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情况
摘要:内部控制是规范单位组织权力有序运行、高效运转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保障方式。医院作为公益服务性质的特殊机构,很多时候并不能及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妥善面对风险、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由使用科室专人保管保养。
资产验收合格入库后,财务部门按期汇款,并计提折旧与摊销。资产提足折旧或者盘亏毁损以后需要报损的,需要书面提交申请,由医院专家小组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单位批准,且报损的资产的残体需由相关科室集中保管,待上级部门检查。
在大额资金采购的资产使用的全过程中,申请、审批、采购、验收、入库、记账、付款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科室、多人分开执行,不可以由一人完成部分或者所有的环节,避免财务舞弊,造成医院经济流失。
三、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意见
(一)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
医院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内控工作,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优化工作流程与程序。同时医院领导、内控负责人也需要发挥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管理模式,是兼具创新、变革、合作、协调、冒险、开创等優秀品质精神一类人的管理理念。企业家创新精神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条件。
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首先需要医院管理层转变内控管理的工作理念,竖立内控管理第一责任主体观念,深刻认识内控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医院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其次,加强建设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组织架构,积极推动医院内控管理工作。要以医院业务流程为基础,对不相容的岗位要严格执行分离制度,岗位之间要形成相互牵制、制约的机制,避免舞弊,反腐倡廉。再者,也要积极培养大家树立内控管理的全员参与理念。 (二)加强内控管理的制度建设
建立内部审计新模式,在内部审计部门上面设置一个独立的领导部门,该部门类似于法人公司的董事会或者理事会,单位的内审部门应在董事会类似机构、單位直接负责人的领导下实施审计监督工作,并对其负责。这种新模式其实无需太多的建立成本,仅需要对现有的管理层做职能上的调整组合,却能更加充分地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要求对医院的人事管理关系做改革。一方面要建立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良好的聘任制度,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考核中。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挖掘内部人才,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与提拔。对于医院改革管理工作来说,如何在人才引进与内部人才培养挖掘找到平衡点也是很重要的功课,有助于留住内部人才,引进高端人才,从而推动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改革。
(三)借助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强化监督作用
医院应成立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并积极发挥审计的作用,内审人员应积极履行审计的监察职责,将日常的事中监督与定期的专项监察相结合,定期不定期对物资、采购等事项监察审计,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权威性,但这些监察工作需要数据的支撑,需要信息系统的帮助,例如HIS系统、HRP系统、成本管理系统。借助这些信息系统,内控审计工作中发现医院可能被存在的风险点会容易许多,与此同时也应及时梳理工作流程中不顺畅的环节,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控制环境,发挥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
(四
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情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