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研究 3600 字摘要: 在工程中, 对底板和楼板采用加强带取代后浇带, 证明采用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新型施工工艺, 有利于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和建筑造型的要求, 简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本文探讨了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思想汇报关键词: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为适应新的城市功能,我方米、尺寸超百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比比皆是。若按传统的设计方法,必然需要设置多条甚至数十条后浇带或伸缩缝以防止结构收缩开裂。如此多的后浇带或伸缩缝无疑会给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大麻烦,同时还可能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超长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如何取消后浇带或伸缩缝采用无缝设计施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裂缝产生的原因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 主要分为两种:1 、结构性裂缝( 如外力荷载作用、支座或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 ;2 、非结构性裂缝( 如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引起的裂缝) 。根据资料显示,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多以产生非结构性裂缝为主, 超长结构设计的根本也在于解决非结构性裂缝出现的问题。混凝土收缩是由凝缩( 水泥凝胶体本身的体积收缩) 和干缩( 混凝土失水产生的体积收缩) 组成, 主要表现为: 1 、混凝土凝固时, 早期失水过快而导致开裂;2 、混凝土硬化后, 因干缩及内外温差的收缩, 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开裂;3 、养护不好, 混凝土表面产生不规则的收缩裂缝。思想汇报温度变化裂缝: 气温的交替变化及不均匀性, 会使刚性楼面产生温度变形, 在有阻力的情况下会产生内应力和变形, 甚至开裂, 使结构的受力形态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二、设置后浇带 1、间距结合建筑物长度气候环境特点综台考虑,后浇带间距一般控制在 30~40m 左右。 2 、位置:小跨梁开同或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设置在梁中部 1/3 处。平面布置时粱的布置平行于后浇带,以免粱截断太多视具体情况可沿平面曲折通过。 3 、宽度:综合考虑,后浇带宽度可取为 800mm 。4 、钢筋:后浇带部位的构件钢筋不截断,并增设不少于原配钢筋 20 的附加钢筋,深入后浇带两侧各 1000mm 这样可避免梁钢筋全部截断后造成的钢筋搭、焊接困难。 5 、浇筑时为最大限度减少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及收缩应力,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不少于六个月,且浇筑时的温度宜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 6、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挠筑。 7 、断面形式:一般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三、超长结构无缝设计超长混凝土结构即结构平面长度超过规范的要求的结构, 在超长结构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控制结构裂缝, 而裂缝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建筑造型、设计方法、结构形式与构造、施工工艺、建筑材料、气候环境、工程地质等各种因素。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超长结构在实际工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在结构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 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另外在混凝土降温阶段混凝土逐渐散热冷却产生冷缩, 加
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