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学设计.doc想北平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北平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课前预习】
你所了解的老舍;
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
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
在对话栏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上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结束了第三专题的第一板块“古典的乡愁”后,我们进入了第二板块的
学习。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想北平》。在初中我们已经结识过老舍先生,
因此,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相关内容,请你谈谈你了解的老舍。
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出生
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
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
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
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中华人民共和、中、
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优秀长篇小说《骆驼
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
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
者。
二、解题:
.“想”。(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
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北平”。(学生研读1-3节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从1-3节中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是“我的北平”(第一节);“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
想北平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