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的放矢,疗疾祛病。据说他尤其擅长医治风湿伤寒病症,一剂简洁的中药,就让病人药到病除。直至今日,邑人仍称其为“神医”。
赢得百姓爱 千秋香火盛
在托溪乡溪州村有一座岩山,海拔1040米,岩峰突兀,三面如壁,气概宏伟无比。当年黄槐选择在溪州定居,正是看中岩山的仙风神韵。为了给百姓治病,黄槐常常进深山攀悬崖采草药。至今岩山的一面石壁上还留有其采药时留下的踪迹。
绍兴三十二年,黄槐经过数十年潜心修炼,羽化成仙。临终前,黄槐叮嘱家人,在其仙逝后采具石棺,葬于圈石村七星岩下。
家人遵照遗嘱,择定农历九月初九午时安葬。相传,九月初九当天,岩山之巅彩云漂流,岩峰上方仙乐袅袅。正午时分,黄槐破棺而出,升天成仙。传闻带了深厚的传奇色调,但黄槐逝世后,周边百姓将其奉为“黄山公”,并将黄槐在鹤溪修建的书馆改建为黄山公庙,内塑黄山公神像,逢节假日祀之,一代清官幻化成百姓心中神祇。
此后,为缅怀他们心目中的清官黄槐,闽浙边界的村民起先为黄槐修建庙宇。据初步统计,目前,闽浙两省已知主祀黄槐的黄山公庙宇就有300多座,而家中、祠堂供奉黄山公神位的更是数量众多,黄山公信众达2000多万人。每逢清明节及黄槐得道成仙之日农历九月九日,闽东北、浙西南等地信众成群结队到黄山仙岩及黄槐墓前虔诚祭祀。黄槐成为群众“水旱疫疾、功名求子等祷之必应”的地方神仙。
800多年来,黄槐为民请命、积德行善、扶正祛邪的“民本”精神被社会普遍认同,黄山公信仰已成为寿宁等地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具有特别内涵的地方文化遗产。2022年,寿宁县政府将韶托黄槐湖、托溪黄山公庙、溪州黄山仙岩和圈石黄槐陵墓规划为旅游线路。近年来,黄山公文化渐渐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被列为寿宁县及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宁县还加大力度打造黄山公勤廉民俗文化名片,在韶托村、圈石村设立廉政文化教化基地,以黄槐、冯梦龙勤廉故事教化新时期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执政为民。■
历史清官的小故事二
包拯是宋朝出名的清官。他刚任开封府尹不久,遇到一件案子。有人犯了罪被官府缉拿归案。按刑律,要受杖刑的惩处。那时的杖刑很重,竹杖又大又沉,几杖下去皮开肉绽,打成重伤是常有的事。犯人一听胆怯了,抓紧托人找到包拯手下的一个小吏,花钱求他改判轻点的刑罚。
小吏见有利可图,便答应帮忙。他让犯人不必惊慌,并约定:“两天后包拯审案时,我会来记录你的罪状,到时你就大声喊冤,我自有方法为你减轻刑罚。”
犯人虽半信半疑,但也没有更好的方法。等包拯隔日升堂审案时,犯人就按小吏的叮嘱,舍命喊屈叫冤,为自己辩解。还不等包拯开腔,小吏就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官老爷样子,大声呵斥:“大胆刁民!快快受了杖责,滚回牢房去吧。”
包拯刚正不阿,最见不得仗势欺人的做派。这小吏竟然在他面前耍威严,必要狠狠教训一番。于是,包拯当堂将小吏责骂一通,而那个犯人却改判了刑罚,从轻发落了。
包拯的正义责罚,却中了小吏的下怀。优点假如被小人利用,也会成为缺点。所以,越是平常有效的阅历,越要多份当心和谨慎。
历史清官的小故事三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汤斌(河南睢县人)出任江苏巡抚。汤斌学问分子出身,性情温
2022年历史清官的小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