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加几》 的教学设计
老师 万久容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74—74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才能、计算才能和创新思维才能。
《8 加几》 的教学设计
老师 万久容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74—74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才能、计算才能和创新思维才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凑十法”,理解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学情分析:8加几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9加几的根底上进展的,他们根本建立起了计算的形式,凑十运用得比较熟悉了。
教学过程:
一、根本训练 搭桥铺路
口算:(开火车)
8+( )=10 9+7= 9+3= 9+6= 9+2= 9+8= 9+5= (最后一道题要求说出考虑过程)
把9+5=( )该成8+5=( )提醒课题8加几.
二、创设情境,造成悬念
老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游乐园玩一玩。一进游乐园就看见有8个小朋友在做套圈的游戏 ,后来又来了5个,谁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应该怎样计算?
三、动像启发,探究规律
新课的教学按分层渐进的方法进展。
第一层次:教学例一“8+5"
(1)分步出示小棒
这一例的教学,老师主要进展动像演示,辅以启发式的提问,,先出示8根小棒,: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老师板书:8+5= ,再问:8加5应该怎样算?
(2)通过加法算式讲解“凑十”的过程.
老师:8加5的算法也和9加几一样,用“凑十法”计算,谁知道第一步想什么?(8加几凑成10),第二步想什么?(把5分成2和几)第三步想什么?(8加2得10,10再加3得13).
第二层次:教学“4+8”
这一例让学生再通过动像图感知“凑十”的过程,并在感知后训练学生口述技能。
(1)出示小船图,提问:左边有几只小船?右边有几几只小船?求一共有多少只小船,怎样列式?板书:4+8=
(2)学生独立想想怎么算?
(3)请学生小组派代表口述“4+8"的计算方法:用凑十法,看8想2,因为8+2=10,所以把4分成2和2,8+2=10,10+2=12,同时老师挪动4只小船中的2只小船和8个凑成十,再进一步点拨:刚刚我们把这些桃子分成三部分,8个、2个、2个,假设把8分成4和4,行吗?(不行,因为4和4,4和4不能凑成十)
第三层次:教学“8+8”
这一例由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边操作学具边讨论算法,发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间的协作精神.
(1)指定8个男生和8个女生分左右排成两排演唱儿歌,其余同学打拍。唱毕,老师提问:老师的左边有几个男生?右边有几个女生?求一共多少个学生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8+8=
(2)学生前后四人合作边摆小棒边说说算算老师半扶半放,巡视指导。
(3)紧接着鼓励学生观察前三例的计算方法,把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自己探究出8加几的计算规律。即:把8凑成10,要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先算8加2得10,算10加几得十几。
第四层次:让
8加几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