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docx
“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 题。 (9 分 )
玉楼春①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
秘色彩;颔联承上联,杜鹃鸟啼血染红千山万里,开出满山的红杜鹃,景象悲
壮,遗恨尤为沉重。颈联前一句写实,月下青翠的烟雾笼罩杜鹃花的枝条;后一句虚写,
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
(4
分。如答拟
人、用典、烘托,可酌情给分
)
[白话诗歌 ]
愁云密锁蜀国的土地,往事如梦都是空;杜鹃鸟啊,唯有怀念故国的心情无法放下,
便把它寄托给盛开的杜鹃花丛。
那归心,千万年来,向谁陈述,谁能理解?可怜它,声声悲啼,口角溅血,把这满山
的杜鹃花染红。
杜鹃花迷离的枝叶萦绕着青翠的烟雾,在夜月的照耀下一片迷蒙;杜鹃鸟的精魂,又
飞到了锦江边上,追忆着往日的东风。
这愁这怨染出了无限的怀归忧恨,它时时呈现在行人凄凉的眼中。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 题。 (9 分 )
秋日赴阙 [注 ]题潼关驿楼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 ] “阙 ”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
B.颔联写山间风雨, “残云”与“疏雨”相应, 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水声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
感觉。
D.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与诗句“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
渭城”传达的感情相仿。
解析: 选 B B 项,残云归岫,意谓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不是凄
寒萧瑟。
★ (2)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6 分)
答:
解析: 理解诗歌所写内容后,从远近、动静角度分析诗句即可。
参考答案: ①远近结合 (由近到远 )。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
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山的“疏雨”,随关
城一路远去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②化静为动 (以动衬静 )。赋予华山、
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
[白话诗歌 ]
深秋的晚风迎面吹来,红叶在风中萧萧作响,我坐在十里长亭,举杯畅饮。
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
山势绵延千里,苍翠的树色随着关山伸向远方;滔滔黄河奔腾不息,流向遥远的大海。
明天我就要抵达长安了,可我现在仍然向往渔人樵夫们的那种闲适逍遥的生活
“诗歌技巧题”配套检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