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临床观察.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临床观察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樊素江(1966-),女,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针灸康复。E-mail:******@
通信作者:
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偏头痛西医诊断符合《神经病学》[4]中相关标准;②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相关标准,辨证肝肾阴虚型,表现头痛如空、遇劳加重、口燥咽干、目干耳鸣、腰膝酸软、失眠盗汗、隐隐反复发作,舌红少苔,脉细数;③可耐受针刺、氟桂利嗪治疗者。
排除标准 ①伴有造血系统疾病者;②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③妊娠、哺乳期女性;④患有精神疾病者。
方法 对照组接受氟桂利嗪(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19993926)治疗,10mg/次,1次/d,睡前服用,1个疗程2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穴百会、头维(双侧)、风池(双侧)、太溪(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双侧)、太冲(双侧太冲)等穴,其中风池、头维、百会采取平补平泻法,,其余穴采用补法,进针1寸,1次/d,留针30min,1个疗程2周。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嗜睡、皮下血肿、眩晕)。治疗1个疗程后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原有症状消失,不影响日常活动为显效;症状减轻,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减少2/3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统计有效、显效率之和计算总有效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头痛程度,共10分,得分高疼痛剧烈。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两组头痛次数、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皮下血肿、嗜睡各1例)、对照组出现6例(眩晕2例,嗜睡4例),%(2/52)、%(6/5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偏头痛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诊治不当易导致脑部结构的改变,增加脑卒中等疾病发生风险。目前偏头痛病因、发生机制仍未完全明晰,但临床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三叉神经血管间具有密切联系。氟桂利嗪作为钙通道阻断剂,其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利于避免由于缺血所致的细胞损伤,利于缓解脑缺氧、缺血状态,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生成,缓解颅外血管扩张、脑血管痉挛,进而达到

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林之孝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3-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