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美学之斜拉桥之美
桥梁美学论文
—斜拉桥之美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接起来。
由于该桥建在风景区的国家公园附近,所以巨大的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成了重要的课题。由直线的塔、梁、索构成的斜拉桥,以直线的刚性为基调,简洁、稳重,可以达到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效果。本桥的景观设计,就桥塔形状、斜拉索布置、
桥梁美学之斜拉桥之美
桥墩形状、上部结构的表面着色等方面进行了专门研究。同时,重点突出以下四方面的主题。
光与影:濑户内海风景的特征是光与影,力图使其交织变化,表现其移动感的图像。
未来性:表现其延展、宽广、有力、展现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同时,使人感到21世纪的架桥水平。
飞跃:岛与岛之间,通过桥梁连接,使人信心十足的奔向未来。
存在感:呼吁西濑户地区的发展,同时也感受到桥梁的雄姿。
日是一个多台风、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多多罗大桥在抗风、抗震设计上要求很高。作为斜拉桥主构要素——桥塔,在力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日本的地理环境复杂,多多罗桥的桥塔建造得和一般的斜拉桥不太一样,一般斜拉桥有A形、倒Y形、门形、H形等形状,但多多罗桥的桥塔与悬索桥的桥塔一样,其高耸的形象引人注目,起着象征、标志的作用,是景观中重要因素,它还采用了接近倒Y型但又不是倒Y型的桥塔方案,其既有倒Y型特点又有其独特之处,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图表 3
多多罗桥的斜拉索,各跨均按21根程扇形布置。每根斜拉索的直径与桥梁整体的规模相比是一根非常细的线,因数量多,所以将其看作是一个整体的面。在斜拉索锚固间距从密向希变化的PC梁和钢梁的接头附近,设置过渡区段,使斜拉索的锚固间距圆顺过渡,最下面一根在梁上的锚固点尽量靠近塔,是整体能真正展开成扇形,大大增加了美观度,再融合桥身涂装的浅灰色,使这座桥更好地与混凝土相衬,从而它与周围环境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桥梁美学之斜拉桥之美
图表 4
杨浦大桥
浦大桥是上海继南浦大桥之后建成的跨越黄浦江的第二座斜拉索公路桥,为世界主跨径最大的斜拉桥之一。大桥全长7658米,主跨602米,净高48米,桥下可通
。两侧各
有一座倒“V“钻石形主塔,高208米。,设6车道,两旁设有2米宽人行道,并有上下电梯供观光游览。
杨浦大桥挺拔高耸的208米主塔似一把利剑直刺穹苍,塔的两侧32对钢索连接主梁,呈扇面展开,如巨型琴弦,正弹奏着巨龙腾飞的奏鸣曲。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大桥题写了桥名,他以88岁高龄登上杨浦大桥时感慨地说:“喜看今日路,胜读万年书 !
杨浦大桥犹如一道横跨浦江的彩虹,高达208米的塔柱似利剑刺破青天,无数根排列整齐的斜拉钢索仿佛一架硕大无比的竖琴迎风弹奏。全桥设计精巧、造型优美、气势恢宏,是上海旅游的著名景观。
杨浦大桥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宁国路地区。,,与南浦大桥相距11km。该桥是市区内跨越黄浦江、连接浦西老市区与浦东开发区的重要桥梁,是上海市内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桥全长8354m(包括主桥、引桥、匝道、引道)。主桥全长1178m,跨经组合为:过渡孔45m+边孔+主孔602m+边孔+过渡孔45m。主孔采用跨过江方案,跨径602m,两侧边孔243m,中间设置辅助墩。。
主桥为双塔空间双索面钢-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结构,塔墩固结,上部结构为纵向悬浮体系,横向设置限位和抗震装置。
钢筋混凝土柱塔高为200m,塔形呈钻石状。主塔基础采用钢管桩。辅助墩、锚墩、边墩均为柱式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钢主梁采用箱形断面,,工字形断面,车道板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过渡孔为简支预应力混凝土T梁。
桥梁美学之斜拉桥之美
每座索塔两侧各有32对拉索,全桥共256根。最大索长330m,拉索最大断面由313根直径Φ7高强钢丝组成。浦东引桥长3764m,浦西引桥长3430m,引桥全长7176m。上部结构为简支桥面连续体系,下部结构为柱式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该桥将于1993年底建成通车。 主体设计单位: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合作设计单位:同济大学、上海城市建设设计院、上海城市建设学院;黄浦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组织施工。[1]
设计师
我国著名桥梁设计大师林元培,他是上海市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
桥梁美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