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的开发与爱护)
(1)概念:水位常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自然湿地:沼泽、滩涂、湖泊、河流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等
(3)特点:地表常年或常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的过度地带。
(4)我国分布特征: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湿地多,西部湿地少,地区分布不匀称。
(5)湿地的重要价值:供应水资源、调整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爱护生物多样性、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
(6)湿地资源问题:
现状:湿地数量在不断削减,质量在渐渐下降。
削减缘由
自然:全球气候变暖,滩涂地的损失;水旱灾难加剧。
人为:人口剧增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大量开垦湿地;泥沙淤积,河湖淤废;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逼。城市化、旅游业及交通道路建设;引进物种的干扰
(7)湿地资源的爱护措施
A 禁止乱砍乱伐、毁林开荒,要植物造林,营造防护林;
B 退田还湖;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C 主动推广农业科技,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
D 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E 建立自然爱护区,爱护生物多样性;
F 治理环境污染;
G 加强环境爱护宣扬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H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
(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
(1)缘由: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重用轻养
(2)措施:退耕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实行禁牧、轮牧政策;限制草场载畜量;加强牧场基本建设。
(1)定义:大气中污染物质超过大气的正常含量,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2)大气污染物:粉尘、悬浮物、SO2、NOX等
(3)大气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自然界向大气环境排放的物质。
人为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
酸雨(酸雨、酸雾、酸雪)
(1)世界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中国南方
(2)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XOX)和潮湿的气候
(3)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炭、石油、自然气排放SO2和NOX,有色金属冶炼排放大量SO2
(4)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及死亡;是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5)我国酸雨严峻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炭、石油、自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6)解决措施:削减矿物燃料的消费量;进行技术改进,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干净煤技术和干净燃烧技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清洁能源和新型能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废气。
臭氧层削减(臭
2022年地理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