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历史概况
【中国古代史分期】
. 时间断限:170 万年前~1840年(鸦片战争前)
二. 所含社会形态:
⑴.原始社会:(170 万年前~公元前 2070年) ⑵.奴隶社会:(公元前 字 。商朝 业高度发达,商朝号称" 青铜时代"。
3). 奴隶制经济发展。
4)奴隶制国家机器发展:商朝奴隶主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三、奴隶制的强盛:西周。
1、概况:公元前 1046年, 灭商建周,都城 。
2. 强盛的表现:
(1). 政治上:实行 ,巩固了统治,发展了疆域,使周朝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2). 经济上: ①实行 ,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②.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农业上农作物品种增多;青铜铸造业进一步发展,产品趋向 。
③都城镐京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道路沿途有旅舍,建立了 制度。
△重难点理解二:井田制、分封制及二者的关系:
1.井田制。
①含义:A.是田地的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B.是经营方式,它是奴隶社会的 制
度。②用政治学常识有关生产关系的概念去分析理解: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 分赐给诸侯臣下,
但臣下只有世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
体耕种,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是产品分配形式。③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 ,它一旦瓦解,奴隶制度也随之消亡。
2.分封制。
(1)原因:西周建立了广阔的疆域;(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拱卫周王室;(3)分封办法:周天子把一定的 和
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4)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
者,是诸侯的共同主人。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还要定期朝见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5)
.专业 .
.
分封的作用:周朝巩固了统治,而且发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6)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
鲁、齐、燕、卫、宋、晋等。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
有分封制。(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
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4)分封制实质上是在奴隶社会土地王有的前提下,利用宗法血缘纽带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
的制度。
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解体和封建制形成时期。
一、春秋时期——奴隶制解体:
奴隶制解体的表现:
1. 政治上: ⑴. ,分封制遭破坏。
⑵.为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一些诸侯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客观上加速了奴隶制瓦解,如齐国的 。
2.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私田出现,新的剥削方式产生。如:齐国管仲的“ ”和鲁国的“ ”。
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瓦解了。
3. 思想文化上: ①.孔子兴办 ,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的局面;
②.孔子提出" "的学说,主张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
统。
阶级斗争上:奴隶的反抗斗争,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战国时期——封建制确立。
封建制确立的表现:
1. 政治上:各国开展
,废除旧制度,确立新的封建制。
2.
经济上:
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封建经济发展,封建城市兴起;
3.
社会主要矛盾上: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与
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4.
思想文化上:出现
局面。墨子抨击奴隶社会;孟子提出"仁政"学说;韩非子提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学说等;
.专业 .
.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转折:
1. 在政治上:由奴隶社会向 过度;由列国分裂走向 ;由分封制向郡县制、专制主义 制
过渡。
2. 在经济上:由井田制向 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转化;由“工商食官”的鼓励工商政策向 政
策转化;
在社会结构上:由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向个体农民家庭转化,拥有独立身份的农民成为国家统治的基础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先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