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公示材料.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
推荐单位教育部项目简介:
主要技术内容: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减排控制困难、治理工程与灌区建设脱节及农村农业区生态环境退化的突出问题,项目组研发了灌区沟渠系统生侯俊,王超,范秀磊
功效
发明
灌区稻田排水
沟串联湿地净
污系统
中国


1640166
河海甘
王沛若,王超,钱进,侯俊,任文畅
后效
发明
灌区防渗型生态渠道的构建方法
中国


1753783
河海甘
王沛若,王超,钱进,侯俊,包子云
后效
发明
一种构建农田排水生态净化系统的方法
中国
ZL
20111003


1135944
河海甘
王超,王沛芳,侯俊,钱进,高越超
后效
发明
农田排水沟便携式复合人工湿地净化箱
中国
ZL
20131028


1371901
河海甘
钱进,王沛芳,王超,侯俊,范秀磊
后效
发明
置于田展的水稻田退水水质净化装置
中国


1664335
河海甘
王沛若,王超,钱进,侯俊,包子云
后效
发明
旱作物农田首级退水水质强化净化装置
中国


1699855
河海甘
王沛若,王超,钱进,侯俊,饶磊,包公
后效
发明
一种适用于农田排水沟渠的迷宫式生态净化池
中国


1722575
河海甘
饶磊,王沛芳,汪双君,欧阳倩,钱进
后效
发明
一种山间防止雨水冲刷水土流失的集雨净化系统
中国


1786770
河海甘
王沛芳,钱进,王超,侯俊,包子云
后效
发明
景观塔型水体曝气和生物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中国


1711447
河海甘
王沛若,王超,钱进,侯俊,范秀磊
后效
1,王沛芳,排名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工作单位:河海大学,完成单位:河海大学,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对创新点1~4均有重要贡献,具体如下:
(1)主持创新点1灌区沟渠系统生态化建设和修复的所有技术研发;(2)主持创新点2灌区污染物源头控制和截留净污的所有技术研发;(3)主持创新点3灌区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和洼陷湿地系统的所有技术研发;(4)主持创新点4灌区水肥精准灌溉和水量水质监控的所有技术研发。
2,王超,排名2,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工作单位:河海大学,完成单位:河海大学,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确定了技术研发的总体思路、创新理念、技术路线和技术体系,对创新点1~4均有重要贡献,具体如下:
(1)在创新点1灌区沟渠系统生态化建设和修复技术研发中,突破了沟渠输水排水效率与生态效应相耦合的技术瓶颈;(2)创新点2灌区污染物源头控制和截留净污技术研发中,在灌区不同类型污染物净化的高效、节能、节地方面取得了突破;(3)在创新
点3灌区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和洼陷湿地系统技术研发中,突破了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农田退水滞留时间不足和净污能力有限的技术难题;(4)主持研发了灌区水量监控及调配
等技术,实现了对灌区水、肥、退水污染物的自动化管理。
3,侯俊,排名3,副研究员,工作单位:河海大学,完成单位:河海大学,参与全部技术研发和负责专利申请工作,对创新点1~4均有重要贡献,具体如下:
(1)在创新点1中,参与灌区防渗型生态渠道等20项技术研发,解决了沟渠“灌排高效、结构稳定、施工便捷、管理简单、投资节省”与“边坡生态化、面源截留净化、沿线绿色化”多功能复合的技术难点。(2)在创新点2中,主持和参与灌区生活污水零价铁/微生物复合渗滤墙净化系统等15项技术研发,解决了灌区不同类型污染源治理技术难点。(3)在创新点3中,参与灌区稻田排水沟串联湿地净污系统等20项技术研发,解决了农田退水面源污染湿地净污关键技术难点。(4)在创新点4中,参与农田退水持
留净化时间自动调控装置等10项技术研发。
4,崔远来,排名4,教授,工作单位:武汉大学,完成单位:武汉大学,主要贡献为创新点1~3,具体如下:
(1)考虑不同的灌排模式和施肥制度,系统地提出了以节水、增产、高效、减污为目标的水稻高效利用水肥的综合调控技术。(2)提出了减轻水稻灌区面源污染的“三道防线”理念以及具体的减污技术,构建了相

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公示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shus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