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绪论(中专)ppt课件
绪 论
重点:中医药学发展简史及其基本特点
难点:中医与西医两种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及不同特征
第一节 中医学发展概况
一、医学的起源
科学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生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后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后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閒,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
后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鍼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后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 素问四气调 神大论》:上工不治已病 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 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神与形: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病与非病
淳于意(约公元前215~?)
贡献
1、创造《诊籍》,为我载了20肿脉象,这是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
3、指出练服五石的危害
4、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問臣意:「所診治病,病名多同而診異,或死或不死,何也?」對曰:「病名多相類,不可知,故古圣人為之脈法,以起度量,立規矩,縣權衡,案繩墨,調陰陽,別人之脈各名之,與天地相應,參合於人,故乃別百病以異之,有數者能異之,無數者同之。然脈法不可勝驗,診疾人以度異之,乃可別同名,命病主在所居。今臣意所診者,皆有診籍。所以別之者,臣意所受師方適成,師死,以故表籍所診,期決死生,觀所失所得者合脈法,以故至今知之。」
华佗(公元2世纪~208年)
贡献
1、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
2、首先应用中药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这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3、在内科方面,坚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
4、提倡积极的体育锻炼,模仿动物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这是古代的医疗体操,也开创了运动仿生学的先河。
魏、晋、隋、唐时期
王叔和:《脉经》(西晋,公元三世纪)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西晋,259年)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隋,610年)
《脉经》
《针灸甲乙经》
巢元方
方书编撰
葛 洪:《肘后方》 (283~343)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581-682)
李勣、苏敬《新修本草》659年颁布
王 焘:《外台秘要》 (公元8世纪)
《千金要方》
《外台秘要》
葛洪
葛洪与《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1、作者:晋·葛洪(283~343)
2、篇幅:3卷(常见病、急病及其治疗)
3、成就:
(1)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
①最早描述天花病
②最早认识沙虱病(恙虫病)
③最早发现“疥虫”
(2)“以毒攻毒”防治疾病——首创用狂犬脑组织敷帖在被咬伤的创口上,以防治狂犬病。
(3)所载治法“简便廉验”
孙思邈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1、作者:唐·孙思邈(581~682)
2、篇幅:《千金方》:
《千金要方》——30卷——成书于652年
《千金翼方》——30卷——成书于682年
3、成就:
(1)重视医德修养、详述医德规范, 大医精诚
(2)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
(3)重视妇、儿疾病诊治
(4)强调综合治疗,注重辨证用药
(5)对药物的深入研究,后人尊称“药王”
(6)倡导养生保健,强身长寿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
大医宣言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yánchī,美丑),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xī、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宣言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雷敩与《雷公炮炙论》
雷敩(xiao,敩,觉悟也)(420~479)
《雷公炮炙论》——我国现存第一部炮炙
中医学绪论(中专)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