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诗
唐 李 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第一页,共43页。
注释:
燕山:指燕然山,是西北产良马的地方,是本马的故乡。
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络头。
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注释:
六出:雪化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而似白玉一般。
恶路歧:指那些不美观的岔道歧路。
译文:
诗人闲坐窗前,欣赏那纷纷扬扬的大雪,转瞬间,青青的竹枝已变成了白色。这美丽的景象把诗人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想登上高楼,放眼远眺,此时,那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的“恶路”,都应该被后厚的积雪覆盖了,多么令人痛快啊!
第十七页,共43页。
10 枫 桥 夜 泊
唐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十八页,共43页。
注释:
枫桥:桥名,在江苏吴县阊门西。
乌啼:乌鸦啼叫。乌,指乌鸦,亦指夜晚树上的栖鸟。
江枫:江边的枫树。
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名。
寒山寺:在离枫桥西边一里的寺庙。据传唐初有名的寒山、拾得两个和尚住此,因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庙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译文: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的早,到半夜便已沉落下去,在茫茫夜气中,掺和着偶尔传来的几声鸦啼,显得特别凄清。面对着江边朦朦胧胧的树影和江上星星点点的渔火,我心里满是忧愁,难以入睡。听,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中,悠悠地传来阵阵钟声,撞击着我那颗孤寂的心。
第十九页,共43页。
11 题 西 林 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二十页,共43页。
注释:
西林:即庐山乾明寺。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我国名山之一。
横看:从正面看。
识:知道。
缘:由于,因为。
译文:
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相同。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中。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12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风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潼潼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第二十三页,共43页。
13 剑 客
唐 贾 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注释:
霜刃:形容剑非常快,剑刃像霜一样白,寒气逼人。
未曾:没有。
把:手持。
示君:请你看。君是对对方的尊称。
译文:
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一把剑,锋利无比却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今日我将这把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天下谁有不平的事告诉我我来管?
第二十五页,共43页。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 雁 飞 高,
单于 夜 遁 逃。
欲将 轻 骑 逐,
大雪 满 弓 刀。
第二十六页,共43页。
注释:
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译文: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第二十七页,共43页。
15 子 夜 吴 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注释: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
捣衣:做寒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敲打。
玉门:玉门关。
胡虏:边塞的敌人。
良人:指丈夫。
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