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的护理
第一页,讲稿共二十八页哦
休克期的概念
烧伤后48-72小时内,无论病人是否发生休克,均称之为休克期
第二页,讲稿共二十八页哦
液体疗法的重要性:是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及时、有效地扩不仅是血浆成分的丢失,还有大量血细胞的破坏,所以休克期应该输全血。三0四医院的经验是伤后6~8小时开始输全血,因为伤后因大量血浆成分的外渗导致明显的血浓缩,开始复苏时应首先尽快补充电解质、水分和全血以外的胶体,待伤后6~8小时血浓缩逐步减轻再输全血,更有利于血液循环。全血输入量约占全天总入量的5%~10%左右
第十五页,讲稿共二十八页哦
右旋糖酐:
右旋糖酐是常用的血浆扩容剂之一。它是葡萄糖的聚合物,输入后能提高胶体渗透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2~4万)和小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1万左右)不仅能维持循环血量,还兼有减低血粘度,解除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和利尿作用。由于小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小,排出快,维持血压仅3小时左右。相比之下低分子右旋糖酐更好些,全天用量1000~1500ml
第十六页,讲稿共二十八页哦
血定安:
血定安是以改良液体明胶为主的胶体性血浆代用品,分子量22500,具有与血浆相似的等膨胀压和酸碱度。
胶体渗透压与人体白蛋白相当,血容效应相当于4~%的白蛋白溶液,生物半减期约4小时,能较好地维持血容量。
每天输入量可根据胶体需要量和血液制品供应量灵活调剂,1000~3000ml/24h。总的评价认为血定安是较好的血浆代用品,在血液制品不足时可优先选用
第十七页,讲稿共二十八页哦
6%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
分子量与人体白蛋白近似,具有血浆扩容作用,可在休克期应用。由于亦有封闭网状内皮系统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用量不宜过大,每日可给1000ml左右
第十八页,讲稿共二十八页哦
生理盐水:
为等渗的氯化钠溶液,是常用的电解质溶液之一。实际上生理盐水并不完全符合生理,%,其中含钠离子和氯离子各154mmol/L,而血浆中钠离子的浓度为140mmol/L左右,氯离子浓度为103mmol/L左右。如果大量输入生理盐水,易导致血浆中氯离子比例升高,碳酸氢根(HCO3-)比例降低,易产生高氯性酸中毒, %碳酸氢钠按2:1的比例输入。为避免生理盐水的不良反应,当前主张以输注乳酸钠林格液为主。
2、晶体溶液
第十九页,讲稿共二十八页哦
乳酸钠林格液:
含钠离子130mmol/L、氯离子109mmol/L、乳酸根28mmol/L、钾5mmol/L
第二十页,讲稿共二十八页哦
3、其它成分
利尿剂
血容量在纠正之后常稀释应用溶质性利尿剂甘露醇。甘露醇有三大作用:
① 保护肾功能:甘露醇不受抗利尿激素的影响,可扩张肾入球动脉,增加肾血流量
② 利尿作用:甘露醇不透过细胞膜,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体内排出快,2小时排出75%, 发挥利尿作用,减轻组织水肿
③ 氧自由基清除剂:清除体内过量的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甘露醇的用法:将20%的甘露醇125ml加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ml内,根据烧伤严重程度每日给2~4次。既可缓慢利尿,又可避免快速脱水而致的血容量不足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二十八页哦
碱性药物
大面积烧伤病人在未得到满意复苏前,由于组织血流灌注不足所致乏氧代谢,乳酸堆积,易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在治疗中除了加速补液,改善组织灌注,减轻乏氧代谢所致代谢性酸中毒外,还要输以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
大面积深度烧伤常伴有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为了碱化尿液,使游离的血红蛋白碱化成碱性血红蛋白,不易在肾小管内沉积或堵塞,从而保护肾功能,也需要给予碱性药物
临床应用的碱性药物多为5%碳酸氢钠,若无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通常稀释成等张碱性液(%,将5%碳酸氢钠125ml加在生理盐水375ml中)滴注。可根据血气分析和尿的酸碱度调整碳酸氢钠的用量,常规全天可输入5%碳酸氢钠250~500ml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二十八页哦
单位时间排量可较敏感地反映肾脏的血液灌流情况,因其简便、无创,一直是观察烧伤休克期病情和调整复苏补液的主要依据和指标。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大多数给予插尿管,记每小时尿量,观察尿液的颜色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补液复苏至少要维持尿量50ml/h左右,最好达到80-100ml/h,强调病人休克严重或病情不平稳的情况下,要1
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