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畅想未来的小康社会.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畅想未来的小康社会 2012 已走向年末的尾巴, 末日离去, 新世纪的到来。昭示着岁月的痕迹, 苦难终将过去, 黎明终将到来, 距离小康社会提出已经走过了 13 个年头, 13 年里中国创造了无数多的奇迹, 抗过了无数多的重担, 踏过了漫漫荆棘, 收回了港澳的主权, 建立了新型农村, 开发了经济特区, 经历了非典的袭击, 遇到地震和风雪, 迈入了宇宙的脚步, 举办了轰动一时的奥运会, 让世界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出现。而未来的小康社会是何模样?让我们来大胆预测。何为小康? “小康”这一概念, 是中国人民所熟悉的一个词汇, 也是千百年来劳动群众所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小康一词, 最早出自《诗经》:" 民亦劳止, 迄可小康。" 意思是说: 人民劳苦够了, 渴望稍微得到安康。这里的小康指的是“富有仍嫌不足, 但温饱已有余”的生活状况。这里的小康指小安。《礼记》中设想了两种社会发展形态, 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在古代思想家眼里, 大同是指天下为公, 路不拾遗, 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 小康是指天下为公, 温馨和睦, 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 是比大同社会低一级的社会发展形态。那时的小康社会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状态, 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我国的一般用语中, 通常以小康来描述温饱不愁的生活状况, 如家道小康、小康人家。邓小平、江泽民借用小康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 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不断赋予这个概念以崭新的含义,使其成为一个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内容丰富、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总水平的科学概念。 1979 年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来小康的概念。富足让农民走上新型社会主义农村道路, 是指应该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 和精神生活的充实; 既包括居民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又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从经济学的指标讲,第一个是人均收入,第二个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性支出, 就是“吃”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的系数恩格尔系数的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100% 。在我看来未来的小康社会在原来的基础上需要变成四个指标概况 1. 增加衡量性别差距的有关指标, 一个是性别发展指标,另一个是性别歧视指标。 2. 增设有关贫困指标的内涵。 3. 增加衡量改善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 4. 扩展反映信息时代的指标。在未来,首先 G dp 的增长必须比现在翻两番。和西欧美国等国家的差距应被尽量缩小, 或者甚至已然已超越, 这是建成未来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 .经济社会结构: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而且农村的经济建设需要达到高水平,农民的经济收入需要大大提高,不能 3. 生活水平和质量:(1) 城镇实际失业率至少少于百分之八十。2) 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至少能够足够富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3 )居住水平:住房价格降低。保障房增多,人人买得起房住得起房( 4 )交通通讯:山区装上电缆线 4 .社会发展水平:(1 )研究和开发经费大大增加,能让科技水平和教育水平达到发达;(2) 公共教育经费占 GDP 的大半。教育育人, 好的教育影响国家的发展(4) 高等教育学府需大大增多提高

[畅想未来的小康社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tuhlwwue61571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