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皮肤性病学》教案
课 次
第一次课(2学时)
教学内容
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功能
教学目的
掌握皮肤的分层,表皮的分层和细胞;
掌握皮肤有哪些附属器结构;
了解皮肤的功能。
本课内容
学习指导
重点: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小汗腺和顶泌汗腺。
五、 皮肤的连接结构
表皮细胞之间通过细胞间桥(桥粒)相互连接一起。
表皮与真皮之间通过半桥粒和基底膜带相互连接一起。
6
1、桥粒和半桥粒
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形成,包括附着板和张力细丝。
桥粒具有很强的抗牵张力,桥粒结构的破坏引起角质形成细胞的松解。
2、皮肤基底膜带(BMZ)
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PAS染色呈现约um厚的紫红色均质条带。
电镜下BMZ分为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
胞膜层包括半桥粒,半桥粒内有多种跨膜蛋白如XVII胶原和整合素α6β4等伸入或穿过透明板,发挥粘附作用。
透明层主要成分是板层素及其异构体,它们组成细胞外基质和锚丝,锚丝从角质形成细胞的基底面通过透明层到达致密层。
致密层主要成分是IV型胶原,该分子通过自体间的相互交连形成连续的三维网格,是稳定BMZ的重要支持结构。
致密下层又称网板,主要成分只VII型胶原,该分子组成锚原纤维和锚斑,锚原纤维与锚斑、真皮纤维相互连接维持表皮细胞与结缔组织之间的固着。
BMZ功能:起连接、渗透和屏障作用。BMZ损伤时引起上述功能的丧失。
六、皮肤附属器
包括毛发与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和指趾甲。
1、毛发与毛囊
名词:毛干、毛根、毛球、毛乳头、毛基质和毛囊。
毛发包括髓质、皮质和毛小皮三部分。毛乳头为毛发提供营养,毛基质为毛发的生长区。
7
毛囊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分为漏斗部和峡部两段。
毛发的生长周期分为生长期(3年)、退行期(3周)和休止期(3月)。不同部位的毛发长短与生长周期时间不同有关。正常情况下毛发的生长与脱落处于动态平衡。。
2、皮脂腺
由腺泡和短的导管组成,无腺腔,腺体细胞由外向内逐渐增大,胞浆内脂滴增多,最终破裂释放出脂滴经导管排出,因此属于全浆腺。导管开口于毛囊上部(口唇、乳晕、包皮内板等部位除外)。
头、面、胸背上部皮脂腺丰富,称皮脂溢出部位。
3、小汗腺
包括分泌部和导管,分泌部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外层包绕一层肌上皮细胞,导管呈螺旋状穿过表皮。
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纤维支配。
4、顶泌汗腺
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分泌部位于皮下组织,导管通常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入口的上方。分泌时连同细胞部分顶部胞浆一起脱落。
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脐周、会阴和肛周。
分泌活动主要受性激素影响。
5、指趾甲
名词:甲板、甲根、甲廓、甲床、甲母质、甲半月。
甲母质是甲的生长区。
,。
七、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9
皮肤内神经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皮肤内血管具有营养皮肤组织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皮肤的功能
皮肤除有防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和调节体温等生理功能外,还参与各种物质的代谢。目前,还发现皮肤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除积极参与免疫反应外,还具有免疫监视的功能,使机体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能更好地适应外环境的各种变化。
一、皮肤的防护作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完整地覆盖于身体表面,一方面防止体内水份、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的丧失;另一方面可阻抑外界有害的或不需要的物质侵入,可使机体免受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等因素的侵袭,达到有效的防护,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9
机械性损伤的防护
(二) 物理性损害的防护
(三) 化学性刺激的防护
(四) 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五) 防止体液过度丢失
二、皮肤的吸收作用
皮肤虽有上述的防护功能,但还是可以通透一些物质。事实上,皮肤具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如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除局部产生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外还可产生全身性影响。这一吸收功能在皮肤病外用药物治疗作用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皮肤的吸收作用主要通过以下3条途径:1.透过角质层细胞;2.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3.皮脂腺或汗管。如果角质层,甚至全表皮丧失,几乎完全可通过真皮,吸收更完全。
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主要如下:
(一)皮肤的结构和部位
(二)皮肤角质层水合程度
(三)物质的理化性质
三、皮肤的
皮肤的结构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