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过劳防止对策-日本的经验及启示.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过劳防止对策: 日本的经验及启示一、过劳概述及日本过劳概况“过劳”(over overwork )一般是指由于强制性的长时间加班、没有休息日的上班等造成精神、肉体的负担,引起脑溢血、心脏麻痹等突然死亡的现象。日本厚生劳动省将其定义为: “过劳死是指过度的劳动负担成为诱因,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性疾病恶化,进而引起脑血管病或虚血性心脏病、急性心不全等的发病,导致永久性不能劳动或死亡的状态”。其常见的直接死因有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等。据日本官方统计, 2003 年由于过劳原因申请劳动工伤的有 705 件,认定 312 件,其中认定过劳死 157 件。从工种看,运输、通信最多,占 1/4 ,从年龄层看, 40、 50 岁占 7 成。而 2002 年因过劳申请劳动工伤的有 819 件,认定 317 件,其中过劳死 160 件,是前年度的 倍。从工种看,劳动时间长、工作不规则的驾驶员最多为 72 件;管理岗位 71 件,运输通信业 62 件,营销等岗位 57 件,系统工程师等专门技术岗位 41 件。从年龄层次看, 50岁 128 件, 40 岁 90 件。从性别看,男性 301 件占 95% 。另据 2005 年文部科学省的估算,过劳死的经济损失估计有 1兆2 千亿日元。过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使作业效率下降,诱发事故的发生,也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工作家庭的失衡,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二、日本过劳防止对策介绍(一)制定背景日本社会在二战以后,劳动者一直通过长时间的劳动来支撑日本经济的复兴和发展。日本人的长时间劳动似乎成为日本国民勤勉的代名词,而与此同时日本的过劳死现象在发达国家中也比较突出,甚至出现直接用日语“ KAROSHI ”表示过劳死。为了解决这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日本政府十分重视过劳对策的研究,通过产、学、研、官紧密联动的方式,一方面加强技术性研究,一方面从劳动行政管理和劳动卫生管理角度制定和实施了许多对策和方法,以推动企业加强劳动管理。日本厚生劳动省于 2002 年制定了《防止过重劳动引起健康损害的综合对策》,并于 2006 年重新修订公布。同时考虑到过度劳动而引起的健康损害,不仅有企业的责任,劳动者自身也应该要把握自己疲劳的程度,以加强个人自主健康管理,于是 2004 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了《劳动者疲劳蓄积度自测表》。自测表在厚生劳动省或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 JISHA )的官方站上公布,劳动者随时可以登录或直接下载使用, 进行疲劳蓄积程度测试,使劳动者能简便地判定工作负担度。(二)制定依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对策和自测表依据医学研究结果制定,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日本产业医学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外劳动( 指 1 周超过 40 小时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的部分)不仅增加工作负荷,而且减少睡眠、休息的机会,所以认为它是疲劳蓄积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脑出血、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与时间外劳动有密切关系:时间外劳动在月 45 小时内,风险较低。随着时间增长,风险慢慢增大, 1 个月的时间外劳动超过 100 小时或 2~6 个月平均每个月均超过 80 小时的,风险很高。(三)主要内容 2006 年日本厚生劳动省重新修订公布的《防止过重劳动引起健康损害的综合对策

过劳防止对策-日本的经验及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7-01-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