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农村残疾人工作出好“四张牌”
浙江省上虞市有近5万名残疾人,%,其中85%的残疾人分布在农村基层,毫无疑问,农村残疾人工作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大头。近几年来,上虞市残联围绕农村残疾人工作与构筑和谐社会,打造“年,成为上虞社会康复助残一道靓丽的风景。
牌之二,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
康复是残疾人就学就业,参加社会生活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面广量大的农村残疾人一直处于康复资源短缺,康复手段单一的低水平、低效益的康复服务之中,有不少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与解决。上虞市残联以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为契机,加强对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免费为残疾人开展健康体检,全面动态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具体在3个方面有了明显突破。第一,突破单一的康复服务模式,建立大康复的工作理念。由全市医疗机构负责抓好重点康复项目和农村7项基础性康复服务。依托市级医院建立市6类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由行政村、社区(居委)负责抓好残疾人康复站、训练室的康复训练服务,由市康复中心、市聋哑学校负责抓好残疾人的机构康复服务,由社保局、残联劳务所负责抓好残疾人的职业康复服务。将单一的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职业健康、社会康复、工程康复、无障碍设施建设、辅助用品配置等融为一体。第二,突破残联组织抓残疾人康复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康复工作大合唱。康复服务由残联人员为主转向卫生医疗机构为主,全市组建康复指导医生267名(卫生院全科医生担任),村(社区)康复员318名(乡村医师担任);康复救助由残联出资为主转向民政、慈善总会、残联三家联合为主;康复培训由残联一家为主转向由残联、卫生、民政、财政、公安、社保、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为主。第三,突破康复工作的临时性和运动式,构筑康复长效机制。康复工作从组织管理,服务人员,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工作内容,资金保障,救助项目,考核要求等方面内容,由市政府发文,做出一系列具体的规定,使残疾人康复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够享有依法康复,长效康复,求实康复。
牌之三,经济扶贫与精神扶贫
农村残疾人家庭大都经济条件较差,保障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是残联组织建议政府、统筹谋划、呼吁社会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上虞市残联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经济扶贫与精神扶贫双管齐下。经济扶贫,主要以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与摆脱贫困为目的,市残联从2006年开始推出10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定补对象,分成重度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残疾人和70岁老龄残疾人3种类型,定补资金达100万元,对残疾人家庭平时碰到的天灾人祸及有关特殊情况,市残联每年安排30万临时救助资金。市民政局对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残疾人低保户占全市总低保户数的40%以上。对重度残疾人实施全额低保和护理补助。市残联与市慈善总会发放残疾人医疗救助卡1500份,每份300~500元不等。由集体出资为全市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医疗看病问题。所谓精神扶贫:就是鼓励帮助残疾人牢固树立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自立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市残联运用陈伟强、徐柏江、徐张宝、俞平、顾渭忠、阮百炎等先进典型,到各乡镇对残疾人进行自强事迹巡回演讲介绍,现场说法,进行自我教育。市残联还结合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对自卑意识较严
上虞农村残疾人工作出好“四张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