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白细胞分类计数
精选ppt
一、实验目的
掌握显微镜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DLC)的方法;
掌握外周血各类白细胞的正常形态。
精选ppt
二、实验原理
将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血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
:用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乘以白细胞总数,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类白细胞数量的绝对值。
,应逐个计数,但不计入100个白细胞内,以分类100个白细胞过程中见到的有核红细胞个数来报告,并注明其所属阶段。
、血小板的形态、染色及其分布情况,注意有无寄生虫(如疟原虫)及其他异常所见。
精选ppt
外周血各类白细胞的正常形态
精选ppt
白细胞
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一、白细胞的组成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等异物入侵的主要防线
精选ppt
全能干细胞
髓系干细胞
淋巴系干细胞
粒-单核系祖细胞
T淋巴系祖细胞
B淋巴系祖细胞
原粒细胞
T原淋巴细胞
B原淋巴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单核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浆细胞
GM-CSF
T幼淋巴细胞
B幼淋巴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
幼单核细胞
原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精选ppt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具有趋化、变形、黏附、吞噬、杀菌作用,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
二、白细胞的功能
精选ppt
淋巴细胞(Lymphocyte,L)
B细胞 浆细胞 生成Ab 体液免疫
T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细胞免疫
精选ppt
单核细胞(Monocyte,M)
吞噬,杀灭病原体
清除损伤或已死亡的细胞
处理抗原
精选ppt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通过释放嗜碱性颗粒(组胺、肝素、慢反应物质等)参与超敏反应
精选ppt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和释放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破坏组胺,限制过敏反应
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精选ppt
(N)
直径10-15um
胞质:粉红色,含较多细小均匀的紫红色中性颗粒。
胞核:染色不均
三、白细胞正常形态
精选ppt
按胞核的形态分为:
N杆状核(Nst)
N分叶核(Nsg)
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为杆状核,核型多样,可呈C形 、S形、V形或不规则形。
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1/3为分叶核,细胞分2~5叶,甚至5叶以上。
精选ppt
中性粒细胞
精选ppt
杆状核
精选ppt
分叶核
精选ppt
2. 嗜酸性粒细胞(E)
形态:略大于中性粒细胞
胞浆:胞浆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排列紧密、有立体感的桔红色嗜酸性颗粒
胞核:长呈分叶状,二叶居多,呈眼镜状,偶见3~4叶,染色质粗,染深紫红色。
精选ppt
嗜酸性粒细胞 (血涂片)
精选ppt
精选ppt
3. 嗜碱性粒细胞(B)
胞体呈圆形,略小于中性粒细胞
胞浆:含粗大但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颗粒常覆盖于核上,致使核的轮廓与结构模糊不清
胞核:核分叶不明显,形态不规则。
精选ppt
嗜碱性粒细胞 (血涂片)
颗粒特点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嗜碱性强
精选ppt
精选ppt
精选ppt
4. 淋巴细胞(L)
形态:直径6-15um,分为大L和小L。
胞核:圆形或肾形,深紫红色。染色质粗糙,排列均匀,大淋巴细胞核常偏于一侧。
胞浆:小淋巴极少,浆内无颗粒,常呈裸核。大淋巴胞浆丰富 ,呈透明蓝色,常有少量粗大、大小不均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精选ppt
淋巴细胞 (血涂片)
精选ppt
精选ppt
(M)
形态: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直径15-25um
胞体呈圆形或不规则形 。
胞浆:丰富,染淡蓝色或灰蓝色,呈毛玻璃样半透明。胞浆内含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灰尘样淡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可见空泡。
胞核:细胞核大,呈不规则圆形、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分叶,有时折叠扭曲。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染为淡紫红色。
精选ppt
精选ppt
精选ppt
五类白细胞
精选ppt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特征
实验五 白细胞分类计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