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同名6859)
★精品文档★
2022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2
?赤壁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可采取个别诵读、整体指导,再集体诵读的方法。
四、品读课文第1、2段。
问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明确: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如梦境一般。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第1段先景后事,由事生情。
问2:第1段中所说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指?诗经?中?月出?。第2段中,又写出了扣舷而歌的歌词。试比拟这两首诗歌,想想它们在内容、情感上有何不同。
明确:?月出?是一首情诗,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思念美人。思慕的焦点只在爱人身上,写出男子的焦灼心情。?赤壁赋?中之歌虽从?月出?化出,但胸怀、境界却更加邈远空阔。歌的前句叙事、写景,与赋中月夜泛舟的情境相合。
★精品文档★
2022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2
“渺渺兮予怀〞与“劳心悄兮〞一样是直接抒情,但歌中的“美人〞未必是哪位美人,倒令人想起屈原诗中喻指的圣主贤君与美好理想。因而歌中表现的是一种政治的感慨,在知音难觅、天各一方的叹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
问3: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明确:第2段,由乐到悲,营造一种主客之间萧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悲:客的萧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五、总结、扩展。
“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文如此,诗亦如此。?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亦由写景起笔,由如画之江山,引出千古风流人物。本文也大致是这样一个思路。先写秋夜荡舟、饮酒放歌之乐,再写萧声之悲,都是为下文作铺垫,意在引出作为主体的主客问答。后一局部的课文,我们下一课时再作品读。
六、布置作业。
1诵读全文。背诵1、2段,熟读3—5段。
2在诵读中边读边悟:第3、4段的主客问答,对人生态度问题作了怎样的思辨?你赞成他们的哪些看法,不同意哪些看法?
第二课时
一、品读3—5段。
★精品文档★
2022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2
问1:第3段感情如何?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慨?
明确:写主客问答,主要是“客〞的感慨,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既是英雄又是诗人的人物最终归于“空虚〞。“客〞通过几番比照,表达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
问2:第4段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问3:结尾段感情如何?
明确:“客〞心悦诚服。心情更加喜悦。“喜而笑〞、“相与枕藉〞。
问4: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明确:结合背景分析,讨论理解。“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问5:本文的旨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是什么?
明确:这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关键。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
★精品文档★
2022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2
问6:为什么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明确:引出赋的特点。赋,始于两汉魏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鸟赋?,张衡的?两京赋?等等。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的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
新《赤壁赋》教案(同名685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