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形势下打击经济犯罪新问题探索近几年来,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经济犯罪案件呈案值不断增多, 损失越来越大的发展态势。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 面临新的严重挑战。本文试就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目前状况、特征、成因及策略等新问题作些探索。一、目前状况当前, 经济犯罪在质和量上都在迅速上升, 其现实和潜在的社会危害性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我省仅1997年至1999年上半年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经济犯罪案件, 就达551起, 涉案金额达7亿多元人民币。从近几年公安机关侦破的一批经济犯罪大要案件的情况来看, 比较突出的新问题主要是摘要: 。过去, 金融诈骗案件发案极少, 偶有发生, 损失金额也不大。九十年代以来, 金融诈骗案件大幅上升, 动辄损失上千万元, 甚至上亿元的案件也屡见不鲜, 损失令人触目惊心。1 997年省公安厅侦破的甘肃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特大金融诈骗案, 追回赃款800万元。 。这类经济犯罪活动往往涉案金额大,有的还诱发劫持人质、故意杀人等恶性案件, 甚至引发工厂倒闭, 群众上访、请愿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危害税收征管的犯罪案件,近年来不断增多, 涉税金额也越来越大, 非凡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骗税的重特大案件不断发生。 。近年来, 一些境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 利用假合同、假提单、假投资单等手段大量骗购外汇,向境外转移资金。仅1998年8月至12月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打击骗汇专项斗争, 就使国家避免了100多亿美元的外汇流失, 为保持国家外汇储备规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假币流入货币流通领域, 甚至在局部地区形成了蔓延之势, 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主义金融秩序, 也造成了人民群众的恐慌。当前经济犯罪活动主要有隐蔽性、非凡性、多样性、专业性、团伙性和跨区域性等几个特征。二、原因新形势下经济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主观上的原因, 也有客观上的原因; 既有物质方面的原因, 也有精神方面的原因。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我大大超过了过去的增长速度, 消费结构向着一个多样化和高层次的趋向发展。受这种趋向的影响, 一些人的物质占有欲恶性膨胀, 滋生了奢侈浪费, 挥霍无度的不健康消费思想, 有些人甚至是个别高级领导干部崇尚追新潮, 养二奶, 购豪宅、买名车的生活方式, 追求一种腐朽糜烂的生活享乐观, 利欲熏心, 走上经济犯罪的道路。 。近几年来, 我适当拉开, 有些企业和个人迅速致富, 出现了百万元户甚至亿万富翁等。在现实生活中, 虽然饥饿起盗心的现象已不多见, 但相对贫困和心理上的主观贫困新问题倒是更多地反映了出来。一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富翁生活, 不择手段, 铤而走险, 超出自己的能力和条件, 妄图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 梦想一夜变成百万富翁,因而大肆进行利用假提货单、假合同等诈骗巨额公私财物的经济犯罪活动, 危害社会。这种犯罪, 已不再是为满足基本温饱需要而犯罪,而是脱离实际可能和正当途径, 非法牟取暴利的犯罪。
当代新形势下打击经济犯罪新问题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