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染病学 2 住院病毒性肝炎诊疗常规( 1097 ) 一、诊断标准(一)甲型肝炎 ;有与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 2 .起病急,有畏寒、发热;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血清 ALT 显著升高;部分患者有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既往无肝炎病史。 HAV IgM 阳性。(二)乙型肝炎 、血制品和不洁注射史,性传播及母婴传播;临床表现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病初可伴有发热,肝肿大并有压痛和肝区叩击痛,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显著升高,伴或不伴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既往无 HBV 感染;血清 HBsAg 阳性;恢复期 HBsAg 消失而抗 HB s 阳转;抗 HBc IgM 阳性。 HB V 感染半年以上伴有活动性肝病,血清可检出 HBV DNA , ALT持续或间断升高, 肝活检组织检查示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可分为 HBeA g 阳性和 HBeAg 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后者血清 HBV DNA 水平稍低。(三)丙型肝炎 (1) 流行病学史: 有输血及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 HCV 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 2-16 周(平均 7周)。(2) 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 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3) 实验室检查: ALT 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 和 HCV RNA 阳性。 : HCV 感染超过 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3 (四)丁型肝炎 HDV 是缺陷病毒,只在 HBsAg 阳性病人中出现,表现为 HBV 与 HDV 混合感染。 1 .急性丁型肝炎流行病学史与乙型肝炎相似;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急性 HBV 感染标志物阳性,血清抗 HDV IgM 阳性,抗 HDV IgG 低滴度阳性;或血清和(或)肝内 HDV Ag或 HDV RNA 阳性。 HDV 、 HBV 重叠感染者, 在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 HBsAg 携带者基础上再感染 HDV , HDV 感染标志物检测同上述。 2 .慢性丁型肝炎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炎,血清抗 HDV IgG 持续高滴度,血清 HDV RNA 持续阳性,和(或)肝内 HDV RNA 和(或)HDV Ag阳性。(五)戊型肝炎流行病学史与甲型肝炎相似; 急性肝炎症状,血清抗 HEV IgM 阳性或半年内无急性肝炎史,戊肝 IgG 阳性, 排除其他引起急性肝损伤的存在者,亦可诊断急性戊肝。二、入院指征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住院治疗: 1. 中度以上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大于正常值 3-5 倍,或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 2 倍。 2. 虽然肝功能指标未达入院指征,但出现黄疸、转氨酶上升迅速,或消化道症状显著等提示病情恶化趋势的情况; 3.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早;期不良反应较多且明显,如明显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 × 109/ L ,血小板<75 × 109/ L); 明显乏力、纳差、疲乏、头晕、心悸症状;发热> °C ,中度以上皮疹者 3. 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者; ,血清白蛋白低于 32g/L ; ,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60% ; ; ; ; 4 ,可见较多皮下淤点、淤斑;或消化道出血者。 10. 发热,存在感染或无发热,但有严重感染着; 11. 因病情需要行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者。 12. 慢性乙型肝炎或乙肝肝硬化合并肝内占位性病变者。三、住院检查 、尿、粪常规检验,胸片、心电图常规检查,肝胆脾超声检查,有条件者行肝脏硬度检查。 、电解质、凝血功能、血脂、甲胎蛋白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重型肝炎或合并肝性脑病时检测血氨水平,合并感染时检测感染二项(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必要时行相关样本的培养。 HAV IgM ; HBsAg 、 HBsAb 、 HBeAg 、 HBeAb 、 HBcAb 、 HBcAb-IgM 、 HBV DN A 检测;抗-HCV 、 HCV RNA 及 HCV 的基因分型检测; HDV IgM 、抗 HDV IgG 、 HDV RNA 、 HDV Ag 检测;抗 HEV IgM 、 IgG 检测。需要抗病毒治疗,有条件者可行耐药基因检测。 。 、甲状腺功能、血糖及眼底。 、肺部炎症等
感染病学诊疗常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