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杂剧 《四声猿》介绍及其影响
何志云在 《浙江戏曲史》 序中说,中国戏曲以南戏为宗,而南戏则诞生于浙江也成熟于浙江。有人说,一部中国戏曲史,半部要写浙江。笔者认为徐渭对此功不可没。徐渭创作的杂剧 《四声猿》 影响的作家不是一个般人。”明初以来,文人剧作标榜忠孝,如邱濬的 《五伦全备》 《忠 孝记》,邵粲的《香囊记》 等,“为臣死忠,为子死孝”,竭力为封建礼教张目。
李廷谟 《序 〈四声猿〉》 中说:
《四声猿》 一扫“陈腐臭烂,令人呕秽”的伦理说教,以“惊魂断魄之声,呼起睡乡酒国之汉,和云四叫,痛裂五中,真可令渴鹿罢驰,痴猿息弄,虽看剑读骚,豪情不减”.“徐渭第一次把明代社会新思潮引入到戏剧创作中,公然宣扬人的情欲具有天然合理性,冲破了笼罩着戏剧领域的迂腐酸臭的空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玉禅师》 的出现,可以说标志了明代戏曲一个重大转折的开端。就肯定人欲,否定虚伪的禁欲主义这一点而言,它无疑是汤显祖 《牡丹亭》的先声。”
对女性的尊崇更体现出徐渭自古未有的见识,他笔下的花木兰黄崇嘏都是可以与男子一样叱咤于疆场执政于朝堂的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女性。 《女状元》 结尾所唱“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子”,在十六世纪的明朝,对班昭女戒等旧传统无疑有石破天惊的作用。越剧中 《孟丽君》 《谢瑶环》 等女主人公女扮男妆,在男子世界中建功立业的剧目为最直接的受 《四声猿》 影响的作品,另外,如《穆桂英挂帅》 《盘夫》 《文成公主》 《汉文皇后》 《大义夫人》 等许多以歌颂女性美德为主题的剧目皆与 《四声猿》 一脉相承。
其 次 表 现 在 形 式结 构 上 ,《四声猿》 崇尚王阳明四两拨千斤的气魄,一反明朝文学作品越来越长的风气,提倡短篇,讲求经济凝炼。打破元杂剧通常是四折的框框, 《狂鼓史》 是一折,《翠乡梦》 《雌木兰》 都是二折;《女状元》 为南曲,明代南曲多为数十出的长篇。……女状元把黄崇嘏多采多姿,波澜纵横的生涯,以五折短剧结束,打破了传奇的冗长散漫,表现了惊人的剪裁力浓缩力,形成极紧凑的结构[6].也不遵循元杂剧由主角旦或末一人主唱的规矩,狂鼓史中祢衡主唱以外,二歌女可以唱小调,玉帝使者童男仙女都有唱词,一煞由判官唱,尾声成为共唱。翠乡梦第二折收江南结尾曲,旦末接唱,一人一句,地位平等,生动奇诡,音韵铿锵,为杂剧以前所未有。“ 《四声猿》流行后,明代短剧创作之风大盛。
《玉禅师》 第二出点醒柳翠一段,只有道具与手势,没有语言和唱词,类似哑剧的表演在杂剧中更是独创,与当时的目连戏有极强的渊源关系。浙江目连戏在明代十分兴盛,绍兴、开化、淳安、临安、东阳、永康、温州等地均流行,以绍兴为最。绍兴目连戏唱腔以调腔为主,掺杂道士腔,其中”哑目连“没有唱腔,仅以手势比划。徐渭创作《玉禅师》 时应该借鉴了哑目连的表演手法,并因他的戏剧创作成就”反哺“目连戏。浙江现存目连戏脚本大多传自明代,如绍兴 《救母记》、新昌胡卜本 《目连救母记》、新昌前良本 《调腔目连戏》、开化 《目连传》、永康《断缘殇》 等等。绍剧”男吊“、”女吊“等剧目出自清代流传下来的民国抄本。
第三,在语言表达上,明初戏曲语言一味追求典雅藻丽,徐渭一反骈俪文辞,句句本色当行,讲求注重自然,表现个性,”写其胸膈,从心流出“.祁彪佳称其”腕下具千钧
徐渭杂剧《四声猿》介绍及其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