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正确的,才于1871年将米歇尔的论文以及他的验证和另外两位学生的补充论文发表在他主编的杂志上。奥尔特曼继续了米歇尔的研究,并在1889年提出了“核酸”这一名词。
20世纪初,德国的科学家科赛尔(1853-1927)与她的两个学生琼斯(1865-1935)和莱文(1869-1940)弄清了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核苷酸是由碱基、核糖和磷酸构成的。碱基有五种,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每个核苷酸只有5种碱基中的一种;核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因此把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含有A、G、C、U,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含有A、G、C、T。但莱文错误地提出了“四核苷酸假说”,否认了核酸结构的多样性,因此,也否认了核酸作为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阻碍了核酸的进一步研究。
查伽夫(E、Chargaff,1905- )通过精确的定量分析,证明了来源核酸的碱基并非以等摩尔比存在,这就推翻了莱文的“四核苷酸”假说,此外,他还发现了DNA的碱基组成中的某些规律,反映了DNA的结构规律,成为后来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结构模型的依据。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2021年1月22日星期五21:07:38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2021年1月22日星期五21:07:38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2021年1月22日星期五21:07:38
1928年英国医学微生物学家格里菲斯(1877-1941)从SⅡ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得到突变的R型肺炎双球菌,将这些活的R型细菌与高温杀死的SⅢ型细菌混合并注入到小鼠体内,结果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并且从其心血中分离到活的SⅢ型肺炎双球菌。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结果,因为如果R型活菌或S型死菌分别注入到小鼠体内,都不会致病,而两者混合注入却能致病。格里菲斯的解释是:R型活菌从高温杀死的SⅢ型细菌中获得了某种物质,导致类型转化,具备了合成SⅢ型多糖荚膜的能力。这种物质称为‘转化因子“。1931年研究发现高温杀死的SⅢ型的细菌能导致体外培养的R型细菌发生同样的转化。1933年又SⅢ型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也能转化体外培养的R型细菌,进一步肯定了细菌的转化。但受当时分析转化技术的限制,没有分离出这种”转化因子“。
1944年艾弗里(O、T、Avery,1877-1955)首次用实验证明了细菌遗传性状的转化因子是DNA。他从Ⅲ型有荚膜光滑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DNA,然后加到Ⅱ型无荚膜粗糙型肺炎双球菌中一起培养,结果使无荚膜的Ⅱ型细菌
生物概论论文[6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