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看得见,摸得着”
郝雪琴 摘 要:阅读能力的高低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人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人的终身学习、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小学生感性思维占主导,所以阅读要让他们“看得见,摸要有阅读计划,学校每隔两周要调度阅读进度。为了避免“囫囵吞枣式”阅读,各年级语文老师可以针对本年级的阅读内容,以“题目”的形式進行考查,促进学生认真阅读。有的学校还抱着“应试教育”不放,所开展的阅读活动只流于形式,那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老师要带领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吧,在课余时间,老师也要坐在读书吧里读一段文字,浸润自己心灵的同时也为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看得见“读书活动”,心向往之,便会增加阅读兴趣,投身阅读活动中。
阅读能力是有益于学生一生的能力,学校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做起,尤其要从低年级做起。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积累,学会语言表达的技巧,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阅读要实现亲子互动
“亲子共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必要保障。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外,也就是放学后和周末。这段时间孩子主要和家长在一起,家长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现在电子产品很多,手机电脑利用率较高,很多家长回家以后仍然抱着手机,借口工作事务玩手机,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其实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阵地,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可造成直接影响,家长手里拿的是书,孩子也会主动“学样”。当然,家长最好能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热情。
老师可以与家长提前沟通,提醒家长和孩子一起共读什么书,需要家长怎样陪伴孩子读书等。每个月,学校可以邀请家长进课堂和学生一起“聊读书”,落实亲子共读的效果。一个“书香家庭”熏陶的孩子,一定会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亲子共读”本身就是促进亲子关系的方式,家长当然会乐于配合。
二、摸得着——阅读要有环境的熏陶
说到阅读,很多老师比较重视理念和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阅读就是认字读书,就是要靠环境的熏陶,让孩子从内心产生读书的渴望。
(一)充满文化味的阅览室
阅读环境的打造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清洁安静,庄严肃穆的阅览室,是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的良好场所。小学阶段年龄跨度较大,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欣赏层次,低年级学生的读物是“注音版”,而且书架设置要低一些。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高分别设置不同的阅览室“出入口”,低年级学生的“出入口”台阶要低,文化展板也要低,让学生能够看清展板的内容。
“文化味”的阅览室,可以设计“百家争鸣”“四大发明”“盛唐气象”“希腊先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展板,展板内容要兼顾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让学生从小树立博览群书的理想。阅读氛围的营造是阅读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现在各个学校都注重“书香校园”的打造,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和幽静的读书环境,让每个学生对“读书”充满敬仰之情。
(二)清晰精致的阅读书目
低年级学生对“阅读”没有具体的概念,只有靠老师指导推荐。老师可以在阅览室用展板为学生展示对应年级段的阅读书目,方便学生平时到阅览室读书时有阅读的针对性。
阅读书目要根据新书的购入不断更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书目的呈现还可以节约更
让阅读“看得见,摸得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