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微信谣言的法律规制.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微信谣言的法律规制
晏子璇 摘 要:微信作为多功能的聊天软件,能够对海量信息予以接收及分享,且随着近年来微信注册用户的急速增长,信息量也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微信的问世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但也为谣言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微我国法律未对微信谣言的种类以及处罚标准予以明确规定。而在刚出台的《网络安全法》条文中,其中具有大量的有关单位、部门及人员等模糊词语,且缺乏明确的主管部门与分工,因而极其容易在实际执法中造成权责不明等情况的出现。并且一部分非规范性用语,如支持及鼓励等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网络安全法》中许多条文在实际操作中的执行力。
(二)网络谣言处罚较轻
一般而言,刑法作为处罚最为严厉的法律,但刑法中关于谣言处罚却较轻,例如关于诽谤罪最高刑也仅仅为三年有期徒刑;网络谣言在民事领域也会造成被侵权方的较大利益损失。在《侵权责任法》对人身权侵害的责任承担方式进行了规定,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第二十条对金钱赔偿方式也予以了规定,但因民法具有一定的私法性质,且对于金额的赔偿具有协商性,难以对被侵权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网络谣言处罚予以了规定,一般为500元以下罚款及15日以下行政拘留。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传播相比,其能够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因而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及范围更大,给国家、社会以及他人利益带来巨大损失及威胁。若仅仅按照传统量刑对网络谣言予以处罚,会造成行为人犯罪成本明显低于通过违法手段获得的利益,从而显著地降低法律所具有的一般以及特殊预防作用。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关于网络谣言治理在制度上还有所欠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网络实名制制度。根据相关资料表明,韩国在实行网络实名制初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网络谣言的发生及扩散,但随着黑客攻击韩国最大两家网站后,韩国90%的民众个人信息遭到了泄露,因信息的泄露导致明星受到网络攻击,最终因不堪舆论压力而选择自杀。相关机构在韩国废止实名制后对实名制实行期间网络言论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实名制的实行网络谣言并未显著减少,反而大量地减少了评论跟帖用户。因此,为了能够加强对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管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的《微信十条》《账号十条》中对于实名制内容进行了规定。我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正式施行,对网络实名制采用法律形式进行了明确规定,且在随后制定的《互联网群组信息管理规定》中对网络实名制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但对于这些规定并未制定与之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与监管制度,因而没有严格地保护到用户信息。公民信息也遭到了大量的泄漏,近年来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因而实名制的实行在不完善的监管制度与安全措施情况下会面临较大风险。
四、完善微信谣言法律规制建议
(一)明确规定相关法律
在对微信谣言处罚标准予以明确时需要根据微信谣言特点,具体如下:第一,对微信谣言具体范围予以明确界定。并非所有虚假信息均为谣言,谣言的定义应该为具有一定转发量及社会危害性的虚假信息;第二,明确微信谣言处罚类别。尽管调侃式谣言得到大量转发,但由于其并没有社会危害性,因而不应该列为处罚的范围。同时对于散布适度夸大事实行为,尽管其中含有虚假成分,但因并不具有社会危

论微信谣言的法律规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夸客客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4-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