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守恒单摆
第1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2010模拟: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海淀东城朝阳一模)、用单摆测g(海淀朝阳丰台二模)、测金属电阻率、多用电表、牛顿第二定律、简谐振动、测金属电阻率、测电动势和内阻、不放B球, 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OP=,ON=,并知A、B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未放B球时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_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与碰撞后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第13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2010海淀一模21.(18分)(1)①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本实验要求的是 。A.入射球比靶球质量大或者小均可,但二者的直径必须相同B.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C.安装轨道时,轨道末端必须水平D.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刻度尺②实验中记录了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为O点,经多次释放入射球,在记录纸上找到了两球平均落点位置为M、P、N,并测得它们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OM、OP和ON。已知入射球的质量为m1,靶球的质量为m2,如果测得 ,则认为成功验证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A
第14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2010朝阳一模21.(3)①如下图所示为气垫导轨。导轨上的两滑块质量相等,两滑块上的挡光片宽度相同。现将气垫导轨水平放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实验中用滑块甲撞击静止在导轨上的滑块乙,碰撞前滑块乙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次在两滑块碰撞端安上弹簧片,第二次在两滑块碰撞端粘上橡皮泥。两次实验时滑块甲碰前通过光电门计时装置记录的挡光片的挡光时间相等,碰后滑块乙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过光电门计时装置记录的挡光片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两次碰撞均遵守动量守恒定律,请你判断t1、t2的关系应为t1______ t2(选填“>”、“<”或“=”)。
<
第15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实验八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只要测出摆长l和周期T,即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第16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实验八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比小球上的孔径稍大些的结,将细线穿过球上的小孔,制成一个单摆。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把做好的单摆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
2.测量单摆的摆长l: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d,再用米尺测出从悬点至小球上端的悬线长l0,则摆长
第17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实验八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3.测量单摆的周期T: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t,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平均时间,即单摆的周期T反复测量3次,再算出测得的周期T的平均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
4.将测出的摆长l和周期T代入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第18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轻又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在1m左右,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cm。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发生摆线下滑、摆长改变的现象。
3、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4、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通过最低位置时开始计时,以后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位置时进行计数,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计数。
第19页,共23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1.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第20页,共23
动量守恒单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