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在灾难面前的深度幽默——读汪曾祺《跑警报》.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灾难面前的深度幽默——读汪曾祺《跑警报》.doc“跑警报”背景下的西南联大教授陈海儒(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2) 摘要:1938-1941 年间, 在日军对昆明的频繁空袭下,“跑警报”成为联大教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躲避日军的空袭, 西南联大的部分教学研究机构和教授们疏散于昆明城郊各处。同时, 日军的频繁空袭严重影响了昆明的物资流通, 致使物价飞涨, 生活费用大大提高, 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不得不为衣、食、住、行而奔波。在“跑警报”中, 联大教授有的从容, 有的狼狈;他们或以读书, 或以闲聊来消磨躲警报的时间。难能可贵的是, 西南联大的教授们竟然从“跑警报”这种在日军空袭下不得已的生存方式里, 找到一些生活的乐趣, 体会出些许积极意义。关键词: 跑警报; 日军空袭; 西南联大教授为了躲避日本侵略中国的战祸, 为了在战乱中寻找一个能放得下书桌的地方,1938 年5月,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 不得不随着战事的恶化迁至昆明, 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然而, 远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依然没有躲开日本侵略者的袭扰, 日本飞机不时空袭昆明, 西南联大的师生常常在空袭警报声中匆忙躲避轰炸, 时人称之为“跑警报”。在频繁的日机轰炸中,“跑警报”成为联大师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难怪许多在西南联大生活过的人们一提起西南联大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跑警报”。就如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夫人韩咏华后来所回忆的那样:“在昆明的几年中, 除了办校外, 突出的事情就是跑警报, 几乎天天要跑。”①联大历史系教授郑天挺也有类似的回忆:“抗战中期的昆明, 日机时常轰炸, 几乎天天要跑警报。”②那么,“跑警报”给西南联大教授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他们在“跑警报”的日常背景下处境如何? 一、昆明有多大, 西南联大就有多大 193 8年9月28日, 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昆明, 造成“昆明死伤甚重, 计轻伤60人,重伤 173人, 死 190 人; 其他血肉横飞, 尸身难觅者尚不知多少。”③其时居住于小西门内武成路福寿巷的西南联大国文系教授闻一多因日机来袭, 外出寻找两个上学的儿子, 遭遇到空袭并受伤,“闻一多靠到墙边躲避, 一串炸弹掉在一家院子里, 强烈的爆炸把墙上的砖石震掉, 砸破了闻一多的头顶, 顿时血流满面。幸好街头救护队及时赶来抢救包扎, 伤势不太严重。”④日本的这次空袭使生活在西南后方的联大教授们的生命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此后, 日本飞机不时空袭昆明。 1940 年 10 月日军占领了越南河内以后, 为了切断中国同国外的唯一联系通道“滇缅公路”, 加大了空袭昆明的力度。由于昆明薄弱的防空力量不能有效地遏制日军的空袭, 因此“日本飞机来轰炸时, 从容飞来, 从容飞去, 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如入无人之境”⑤。为躲避日本飞机的频繁轰炸, 居于城内的西南联大教授疏散至城郊的龙头村、司家营、车家壁、黄土坡、王家桥、陈家营、龙院村等处, 有的甚至到离昆明市区数十里外的呈贡去居住, 就连距昆明 60 多公里外的宜良也有联大教授的住所。如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沈从文、历史系教授杨荫麟、师范学院查良钊居于呈贡龙街; 钱穆( 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 住在宜良县岩泉寺。其中以迁于昆明城北郊龙头村( 又称龙泉镇) 的人最多。难怪冯友兰说当时的龙泉镇成了一个文化中心⑥。当时, 联大一些研究所也分

在灾难面前的深度幽默——读汪曾祺《跑警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bbitco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