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 PPT课件.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volvovaginal candidiasis)
病原体及诱发因素
病原体:
多为白假丝酵母菌,又称白色珠菌,是条件致病菌,也有其他念珠菌。
诱发因素:
,导致阴道菌群失调。
,致使机体免疫力降低。



vvc的分类
正常未育妇女(免疫功能正常)、散发的、轻度的、单次发生,症状轻。
单纯性VVC
复发性VVC(RVVC)
不良VVC
重度VVC
妊娠期VVC
复杂性VVC
vvc的临床表现
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异常痛苦,还可伴有尿频、尿痛性交痛,阴道分泌物为白色凝乳或豆腐渣样。
症状
外阴可见红斑、水肿、抓痕、阴道粘膜水肿红斑、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附着白色块状物,搽除后,漏出红肿粘膜面,急性期还可见糜烂及浅表溃疡。
体征
vvc评分标准
症状及体征
0分
1分
2分
3分
瘙痒

偶有发作
症状明显
持续发作
坐立不安
疼痛




充血、水肿

1/3以下阴道壁
1/3~2/3阴道壁
2/3以上阴道壁,糜烂、抓痕
分泌物

叫正常稍多
量多,无溢出
量多,有溢出
治疗原则






vvc的药物作用部位
乙酰辅酶A
角鲨烯
角鲨烯环氧化物
羊毛甾醇
14а-脱甲基羊毛甾醇
麦角固醇
真菌细胞膜
丙烯胺类
唑类
细胞色素P450酶
角鲨烯环氧化酶
多烯类
VVC的药物作用机制
丙烯胺类:高度特异性的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使角鲨烯积聚,麦角甾醇的合成受阻,引起真菌细胞死亡。
唑类(咪唑和三唑类):抑制真菌P450酶, 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膜通 透性增加。
多烯类: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导致细胞膜表面形成小孔,膜通透性增加。
VVC常用的外用药物
制霉菌素片10万u,1次/d,连
用14d。
1
咪康唑栓400 mg,1次/d,共3d。
咪康唑栓200 mg,1次/d ,7~14d。
克霉唑栓100 mg,1次/d,7—14d。
克霉唑栓500 mg,单次用药。
2
咪康唑栓 400 mg,1次/d,每月36d,共6月。
克霉唑栓500 mg,1次/周,共6月。
常规治疗
巩固治疗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马匹匹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