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戚继光籍贯议戚继光( 1528 — 1588 年)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谥武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文学家和兵器军工专家。戚继光是哪里人?其实史界早有定论, 算不上一个问题。只因近年来文化的资源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一些人从地方本位出发,明明挨不上边,也要争上一争,弄出许多“说法”,于是,在山东蓬莱说和安徽定远说以外,近年又出现了江西赣县说、浙江义乌说、山东济宁说等等,美其名曰“学术探讨”, 其实是颠倒黑白,胡搅蛮缠。懂行的看了会付之一笑,却可能误导一些不甚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一、从两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概念说起提出戚继光籍贯所谓“不同看法”,通常基于两个概念的混淆:一个是“籍贯”,另一个是“祖籍”。其实这两个概念内涵不难辨析,本不该成为问题。“籍贯”一词的定义,《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字典》: 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中文大辞典》:生长或寄居已满法定年限,准其入籍之地。而“祖籍”一词的定义一般释义为:原有之籍;凡寄他籍者,谓其本籍曰原籍。首先需要明确,我们讨论的是戚继光的“籍贯”,而不是他的“祖籍”。以“祖籍”概念偷换“籍贯”概念提出的观点,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没有将这两个词的内涵加以区别,如安徽定远说、河南卫辉说等; 另一种是故意混淆视听,胡搅蛮缠,如江西赣县说、浙江义务说等,其实都不值一驳。实际的情况是: 战国时期, 戚氏先祖原居河南汲县一带。元末, 戚详( 戚继光六世祖, 时年幼) 与母亲为避战乱, 随舅父一家迁居安徽定远昌义乡。至正十年( 1351 ) 有抗元义军过境, 戚详归附, 后随朱元璋南北征战,于洪武十四年( 1381 )征云南时战殁。明廷以其开国功,诏其子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职, 入籍登州( 蓬莱)。从戚斌到任始, 越五世至戚继光, 至今共 17世,凡 620 余年, 世居蓬莱( 遗迹下文有述)。从古到今, 无论从法定的角度还是从习惯的角度, 都没有把一个人的籍贯定在高曾祖以上的。戚继光的远祖确曾居河南卫辉府百余年, 六世祖戚详也曾“从外氏避乱”迁居定远, 但是其后代终有明之世“世佥登州卫指挥事”,这却是事实。二、蓬莱戚氏遗迹(一)蓬莱戚氏谱系戚继光五世祖戚斌, 因父开国之功,授“明威将军”, 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遂家于登州, 隶蓬莱籍”(1 ) ,经六世,至戚继光。考成书于明代的《戚少保年谱耆编》、清顺治版《登州府志》、康熙版《蓬莱县志》、乾隆版黄县《戚氏族谱·序· 附录· 蓬莱戚氏先代世次谱》,得蓬莱戚氏前八世世系图如下: 1语见明版《蓬莱戚氏族谱》。2 (二)家族遗迹蓬莱戚氏宗族留下的历史遗迹主要有戚氏故宅、牌坊(两座) 、戚武毅公祠、戚氏墓园等,文物有明版《蓬莱戚氏族谱》(即清版《蓬莱县志》所称之戚继光主修之《家乘》) 、明代绘制的《戚继光画像》、明代战刀等。 1 、戚氏宅第位于蓬莱市区西南隅武霖社区( 清末民初称“戚家村”), 自戚斌始, 历代戚氏族人皆聚居于此。戚宅基址占地约 4000 平方米,正门朝南,临牌坊街;侧门朝西,临府前街;宗祠位于宅第西北角,内有敕建的“表功祠”( 崇祯帝题匾, 即戚武毅公祠); 后园曾立文天祥“忠”、“孝”字碑, 碑阴各有戚景通手书题跋;宅基现存 400 余年古银杏 2 株、古柏 1 株。蓬莱戚氏宅第始建时间应该是在戚斌到登州上任后不
戚继光籍贯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