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软膏、眼膏、凝胶
OF FACFS
Inner推荐
4.硅酮 俗称硅油或二甲基硅油,系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不污染衣物,为较理想的疏水性基质。本品常与其它油脂性基质合用制成防护性软膏,用于防止水性物质如酸 常用的有十二醇硫酸酯钠,又名月桂醇硫酸钠,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优良的O/W型乳化剂。能与肥皂、碱类、钙、镁离子配伍,但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阳离子药物如盐酸本海拉明、盐酸普鲁卡因等配伍后,基质即被破坏。常用的辅助乳化剂有十六醇及十八醇等。
(3)多元醇酯类
①硬脂酸甘油酯 本品为单、双硬脂酸酯的混合物,是一种乳化能力较弱的W/O型基质的乳化剂,与一价皂或月桂醇硫酸钠等较强的O/W型乳化剂合用时,可增加乳剂型基质的稳定性。
②脂肪酸山梨坦与聚山梨酯类 商品名称为司盘与吐温类,均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粘膜、皮肤的刺激性小,并能与酸性药物或电介质配伍。司盘为W/O型乳化剂,吐温为O/W型乳化剂。吐温类与碱、金属盐类、酚类及鞣酸均有配伍变化;吐温还可以降低某些防腐剂的活性,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洁尔灭类、苯甲酸类,但可适当增加防腐剂的用量予以克服。
亲水性乳膏基质处方实例
单硬脂酸甘油酯 70g
硬脂酸
甘油 85g
白凡士林 85g
十二烷基硫酸钠 10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1g
蒸馏水 加至 1000g
制法
取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硬脂酸,置容器中加热熔化,保持80℃;
另取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蒸馏水至另一容器中,加热至80℃,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溶解后缓缓加入上述油相中,按同一方向搅拌至呈白色细腻膏状,冷凝即得。
(三)水溶性基质
优点是释放药物较快,无油腻性,易涂展,对皮肤及粘膜无刺激性,能与水溶液混合并吸收组织渗出液,多用于湿润、糜烂创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除;也常用作腔道粘膜或防油保护性软膏的基质。缺点是润滑性较差。本类基质中须加保湿剂及防腐剂。
1.甘油明胶 系由甘油 (10%-30%)、 明胶(1%-3%)加水至100%,加热制成的。
2.纤维素衍生物类 常用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CMC-Na是阴离子型化合物,遇酸、多价金属离子及阳离子型药物均可形成沉淀,应予以避免。
3.聚乙二醇(PEG)类 做软膏基质时常将高分子量与低分子量配合使用,此类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并易洗除,化学性质稳定也不易酸败。但由于其较强的吸水性,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产生干燥感,并能减低酚类防腐剂的活性,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分为三种: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采用研和法和熔和法,乳剂型软膏剂采用乳化法。
1.研和法 主要用于半固体油脂性基质的软膏制备。此法适用于小量软膏的制备。混入基质中的药物常是不溶于基质的。方法是先取药物与部分基质或适宜液体研磨成细腻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直到制成的软膏涂于皮肤上无颗粒感。
2.熔和法 主要用于由熔点较高的组分组成、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的软膏基质。此法适用于大量软膏的制备。方法是先将熔点最高的基质加热熔化,然后将其余基质依熔点高低顺序逐一加入,待全部基质熔化后,再加入药物(能溶者), 搅匀并至冷凝。含不溶性药物粉末的软膏经一般搅拌、混合后尚难制成均匀细腻的产品,可通过研磨机进一步研磨使之细腻均匀。
3.乳化法 是专门用于制备乳剂型基质软膏剂的方法。将处方中油脂性和油溶性组分一并加热熔化,作为油相,保持油相温度在80℃左右;另将水溶性组分溶于水,并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或略高于油相温度,油、水两相混合,不断搅拌,直至乳化完成并冷凝。
乳化法中油、水两相的混合方法:
①两相同时掺和,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作。
②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适用于含小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
③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适用于多数乳剂系统,在混合过程中可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小的分散相粒子 。
第二节 眼膏剂与凝胶剂
一、眼膏剂
眼膏剂(Eye ointments)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专供眼用的灭菌软膏剂。
特点:与滴眼剂相比,具有疗效持久、能减轻眼睑对眼球的摩擦等。也可用于对水不稳定的药物。
常用基质:黄凡土林、液状石蜡和羊毛脂的混合物,其用量比例为8:1:1 。
6软膏、眼膏、凝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