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文物装裱修复的转变与实践研究
摘 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书画文物装裱修复有着久远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画文物的修复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书画文物的装裱修复在沿袭中国传统技法时也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引用西方的代、文物尺寸、具体材质、来源于哪个地方、是否残缺、保护修复历史资料等进行调查。原裱信息调查主要对原装裱时所用的材料、装帧形式特点、装帧技艺体现的年代特点等方面进行确认。病害调查则应调查原保存环境的特点,用来确定书画文物是否发生水渍、折痕、断裂、残缺不全、质地酸化、微生物和动物损害等损害。
修复技术路线
在实际操作时,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也发生了转变。修复前对书画文物进行了调查评估,然后根据书画文物的保存程度,分别确认了“保留原裱”“还旧装裱”“重新装裱”三种修复方法。“保留原裱”即为保留原来装裱的形式,一般对原装裱所用的绫、锦、纸、绢等装裱材料和画芯都保存较好和病害属于稳定的、可消除的书画文物,进行书画修补时只需要进行修补、清洗加固等简单操作,可以保留文物的最大价值。“还旧装裱”是采用传统修复装裱工艺中的“还旧”方式进行装裱处理,用来还原书画文物原先的装帧形制。主要针对原装裱材料和画芯部分保存状况良好,存在的病害多为可诱发的损害、动物损害或微生物损害,但原镶材料保存还算齐全的一类书画文物。“重新装裱”针对书画文物使用材料不当、损坏较严重、价值评估不高、无法进行修复的进行重新装裱。
修复效果评估
传统书画装裱修复的意义在于既能对书画文物进行加固保护,又能还原书画的艺术效果,同时使中国的传统书画修复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和传承。将转变后的书画文物修复理念与人文鉴赏技艺相结合,装裱修复后的书画文物效果评估分别从运用仪器设备评估和专家鉴赏评估两个方面进行。仪器设备评估是运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书画文物进行数据分析,并和修复前的书画文物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对书画文物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估。专家鉴赏评估从中国传统书画修补技艺、书画内在的艺术特点、中国传统的审美特点、书画的历史、艺术价值、科学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
3 新理念下实践工作的挑战
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有十几道工序,一招一式极有讲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书画文物装裱修补传统技艺里,对书画文物进行装裱修补时先进行揭裱并不能很好地保留原裱。大多残损的书画文物均带有原装裱,在文物修补时将褙纸、托纸等原装裱材料揭除,并进行去病害处理,对书画文物破损部分进行修补,再按照要求装成适宜的品式。但在修复理念转变后,在书画文物最小干预原则的指导下,书画文物的修复是以“保留原裱”和“还旧装裱”进行的,修复原则不再以“揭旧”为标准,这将会导致修复的侧重点发生改变。
保留原裱的挑战
保持原裱的关键操作步骤是清洗、补缺、贴条固定等。传统修补时基本上是用水、动物胶水或者泥浆来进行修补固定,但在进行书画文物修补时,过多地使用胶水会导致书画文物局部较润湿,容易使书画结构分离和脱壳,书画干燥后出现褶皱,干燥不透彻也易导致霉变,降低文物的价值。所以在保留原裱进行去病害时,不能再用传统的淋洗法进行清洗,可以考虑使用新型溶剂进行清洗。固色时用到的黄明胶水也要少量多次使用。同样,全色环节也要严格控制胶水的用
中国书画文物装裱修复的转变与实践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