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5.ppt陶渊明陶渊明作者档案姓名: 姓名: 号号靖节先生靖节先生字字元亮元亮陶潜(或陶渊明) 陶潜(或陶渊明) 字号: 字号: 生卒年月: 生卒年月: 365 365 —— 427 427 朝代: 朝代: 家庭出身: 家庭出身: 职业: 职业: 个人爱好: 个人爱好: 东晋东晋农民农民没落官僚地主没落官僚地主喝酒喝酒读书读书写作写作耕田耕田又号又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务农。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务农。 29 29岁岁开始入仕,三仕三隐,在彭泽县开始入仕,三仕三隐,在彭泽县令任上仅令任上仅 82 82天天,就叹曰: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就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出仕。嗜酒如命,尤喜种菊花, 后人称之“隐逸者”。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义熙元年( 405 )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 “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 “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 “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 “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 “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 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 423 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 424 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 “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他说: “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 427 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 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陶渊明一生结过三次婚,前两个妻子年纪轻轻早逝, 第三个妻子翟氏,比他小一轮,陪伴他到终生。陶渊明的婚姻是不幸的,两次经受中年丧妻的打击;陶渊明的婚姻也是幸福的,他的三个妻子都很贤惠,感情很深。公元 376 年,陶渊明 25 岁结婚成家。婚后离开园田居,移居到浔阳县城,先是教书,然后到江州刺史王凝之手下任别驾祭酒,不辞而归。陶渊明回到家里, 知道妻子已经怀孕了。母亲和贤妻怕他在官场分心, 想瞒一段时间。古人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陶渊明到了而立之年要当爸爸了,自然很高兴。谁知妻子临盆难产,肚里的孩子只是伸出一条腿,当时的条件,束手无策, 眼睁睁看着大人孩子送了命。给妻子办完丧事,陶渊明万念俱灰。?公元 385 年, 34 岁的陶渊明又做了新郎官。结婚第二年大儿子阿舒出生了,新生儿给陶家带来极大的欢乐。又过二年,二儿子阿宣出生。阿宣刚会跑,妻子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取名阿雍和阿端。陶渊明深爱他的几个宝贝儿子,特别是那对双胞胎。他夜晚读书的时候,也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蹑手蹑脚走到床边,在微弱的灯光映照下, 端详这双宝宝的小脸,像两块透红的美玉,长得一模一样。他怀着一种特别的幸福,钻进妻子的被窝里。公元 392 年,陶渊明的第二任妻子得了痨病, 大口吐血,又离开人间。陶渊明很痛心,知道妻子是为了家庭操劳过度累死的。在六年的时间里生
归去来兮辞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