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doc秦兵马俑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1、同学们,看! (媒体:图片) 1974 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醒来,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指名读课题) “陵”字在这里要读准它的后鼻音。 2、和着鼓声,我请一位同学大声地读一下课题。 3、瞧,士兵们多得数也数不清,来,我们齐读课题,读出它的磅礴气势。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秦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墓中陪葬的陶制人像。它们成千上万,组成了一个神奇的地下军阵,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墨走进那千年传奇!自由朗读课文、找到概括介绍秦陵兵马俑的小节。 2、随机交流: (出示: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1)在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说明了秦岭兵马俑的地位,你能找到他们吗? 交流(板书: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2)谁能为“享誉世界”来找找近义词?(指名回答:举世闻名、闻名遐迩……) (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谁能学着样子也来找找写出了兵马俑特点的词语? 交流(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课文中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小节是……(第二节)写它们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是在……(第四至十节) 因此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出示: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这句话中与“举世无双”对应的词语是……(指名回答) (板书:绝无仅有) 2)这里绝无仅有的是……(引生说: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 (板书:惟妙惟肖) 3、引读 3节、理清结构: 你们瞧,作者在一开始就总地介绍了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接着作者具体的告诉我们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最后他不禁感叹道……(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三、研读第二节,体味作者通过列数字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马俑的规模究竟如何宏大?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自由读读第 2节,试着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 2、(出示: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 19120 平方米,足有 50 多个篮球场那么大, 坑内有兵马俑近 7000 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2 米,总面积有 14260 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 6000 个左右。) 让我们配合着来读一读。(生读数字)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这相当于是我们 300 个教室面积的和。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这可要比我校学生的 8倍还要多。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这相当于我们 9个教室的长度, 南北宽……(62米),这相当于我们相邻 2个教室长度,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 3、你看作者在这里先总的介绍了秦陵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然后通过罗列出了一组数字来具体加以介绍。(板书:列数据)(闪烁数字) 其中,这组数字写出了秦陵兵马俑……(指名回答:面积大); (闪烁数字) 这组数字则写出了秦陵兵马俑……(指名回答:数量多),难怪文中说它……(引生说:规模宏大) 4、下面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相信这回你们在理解了数字在这里的用处后,一定能把秦陵兵马俑宏大的规模表现出来的。 5、(出示:数字) 下面请你试着不看书,借助这些数据来介绍好秦岭兵马俑的宏大规模。 6、引读: (出示: 一号坑上面, 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 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 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 一行行, 一列列, 十分整齐, 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因此当我们走进大厅, ……(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在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也能表现其规模宏大,你发现了吗?(恢弘气势) (出示:图片) 下面,就让我们站在高处领略它的恢弘气势。看,一行又一行,一列又一列,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长方形巨阵。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四、研读 4— 10 节,体味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过渡:是呀,就让我们走近些,再近些,去亲眼目睹那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惟妙惟肖的兵马俑。(一)读文划出俑的名称,体会类型众多: 1、课文介绍了哪些俑?边读 4—9小节边圈出俑的名称。 2、交流(出示: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3、师引读总结: 规模宏大的兵马俑
秦兵马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