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境界方得精品
精品文档
提升境界方得精品
於可训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1日24版)
只有把自己的胸怀襟抱、艺术旨趣和创作态度,都修炼到“第一等”的境界,让自己首先成为“精品”,才可望创造出真正“思想精深、艺定文艺作品风格、特性、质地、品位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古今中外文艺作品分为通俗性的和纯艺术的两大门类,即通常所说的通俗文艺和纯文艺。但这种区分只标示文艺作品不同的艺术功能,一者追求通俗教化,一者追求纯粹审美,却不能区分文艺作品艺术水平的优劣高下。追求纯粹审美效用者固然产出许多精品力作,有的已成为文艺史上的经典,追求通俗教化作用,同样可以留下为人们所喜爱的名篇佳构,跻身经典行列。通俗教化的文艺和纯粹审美的文艺之间,并没有一个天然鸿沟,二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许多相互转化。如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林海雪原》,在当代文学史上虽未绝对定性,但也可视为通俗教化性的文学作品,其中的情节改编成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以后,经过几代人打磨,成为京剧艺术的珍品,今天又被整体或局部地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再度成为通俗的大众文化产品。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尤其是其中的《三》,由民间流传的话本到成为文学史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上经典的长篇小说,再到今天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也经历了如《林海雪原》一样的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如果创作者的艺术取向不高,审美趣味低下,无论属于何种文类,采用何种形式,都不可能产生“精湛”的艺术。清人徐增说:“诗乃人之行略,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诗之等级不同,人至那一等地位,方看得那一等地位人诗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端正态度方得制作精良说到创作态度,人们很容易想到唐代诗人贾岛的“推敲”苦吟,想到清代小
说家曹雪芹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虽“当此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而不改其志。这当然都是一种了不起的艺术精神。但这种艺术精神,还只是创作过程中一种求精务细的态度和献身艺术的品格,此外,还有一个牵涉创作态度的重要问题,也是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对文学性质和功能的理解,即到底是把文学看作是表现个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工具,还是看作是表现社会人群生活历史和现实、表达社会人群思想和情感诉求的方式。如果是前者,则只要作者个人尽情尽兴就行,创作态度依个人需求而定。今天许多“自嗨”式创作,就属这种情况。二三同好,酒酣耳热,一通乱侃,无须构思,即成“剧本”,或自鸣得意,自命高深,不管读者观众感受,只要自己炫足技、过把瘾就行。如果是后者,则须得社会人群认可,须以社会人群的满足程度为标准。这就要求创作者尊重社会人群的生活历史和现实,深入了解社会人群的生活状况,体验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物质精神诉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家频繁深入生活,柳青等作家甚至在农村安家扎根,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今天的作家或以为这样的做法过于老派,但对近期反映农村社会变革如城镇化进程的作品,有论者指出,作者对农村的了解还限于上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一个时期,有些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作品,则满足于用一些偏狭观念去图解人物,无视校园生活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如此等等。抄袭模仿是盗用他人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粗制滥造是糟蹋生活的本相和人的本真,不
提升境界方得复习课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