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 :从系统级开始,接着是用户需求分析、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 设计和测试。网络设计者通常是采用系统集成方法来设计实现网络的, 因此将该模型称为网
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 网络系统集成体系的框架 :(1)网络通信支持平台组成的? 工作区(终端)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垂直干
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使用层次模型设计的好处:减轻网络中机器的 CPU负载,增加网络可用带宽 ,简化每个
设计元素并且易于理解,容易变更层次结构,网络互连设备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特性。 分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特定的作用
核心层提供两个场点之间的优化传输路径, 汇聚层将网络服务连接到接入层, 并且实现安全、 流量负载和选路的策略, 在广域网设计中,接入层由园区边界上的路由器组成。 在园区网中, 接入层为端用户访问提供交换机或集线器
层次型网络设计原则: 原则1:控制分层企业网拓扑结构的范围。在大多数情况下,需核心 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主要层次。原则 2 :先设计接入层,其次设计汇聚层,最后是核心
层。
控制网络规模的好处:可提供较低的和可预测的等待时间, 从而可以帮助预测选路策略、通
信流量和容量需求有助于排错,并使网络文档容易编写
路由器
主要功能:转发,选路,与网络接口,网络管理
主要性能:按通信容量可分为为高档路由器、 中档路由器和低档路由器, 按其功用可分为接
入路由器、边界路由器或主干路由器等
主要指标:1时延:从网络的一端发送一个比特到网络的另一端接收到这个比特所经历的时 间2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无差错数据的能力 3网络丢包率(丢分组率):在某时段内在
两点间传输中丢失分组与总的分组发送量的比率 4时延抖动:分组的单向时延的变化 5路由
即为一个特定的“节点-链路”集合,该集合是由路由器中的选路算法决定的选路算法决定 分组所采用的路径(路由) 6瓶颈带宽和可用带宽,瓶颈带宽:两台主机之间路径上的最小
带宽链路(瓶颈链路)的值,可用带宽:沿着该路径当时能够传输的最大带宽 7响应时间:从
服务请求发出到接收到相应响应所花费的时间, 它经常用来特指客户机向主机交互地发出请
求并得到响应信息所需要的时间用户往往比较关心这个网络性能指标 8利用率:指定设备在
使用时所能发挥的最大能力 9网络效率:为产生所需的输出要求的系统开销
要求所有计算机和交换机以及路由器的端口可以联通。由于交换机下的计算机在 两个网络段,所以要求划分 vlan,现要求switchA和switchB的f0/5和f0/6在vlan 2.
:
[root# PCA root]# ifeonfig eth0
netmask
[root#PCA root]# route add default
、网关和干线
switchA#vla n database
gw
switchB(c on fig-if)#exit
switchB(c on fig)# ip default-gateway
switchB(c on fig)#e nd switchB
计算机系统集成方法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