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碗里江山》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碗里江山》读后感
——投资发展中心焦惠敏
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因为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内容之一。
在现今吃货横行的时代,吃饱、吃好都不是问题,但要吃出品质、吃出意境一来观赏,或许多数人会选择《清明上河图》。但两幅画曾经共同的主人宋徽宗却不这样认为,这从徽宗将两幅画所赐之人即可看出来,《清明上河图》赐给向宗回,尽管向氏也是爱画收画之人,但与徽宗并无翰艺之情,而多半是出自对其家族的“照顾”和对其宦海生涯沉浮的一种“补偿”。而政和三年(1113),徽宗将《千里江山图》赐给蔡京。蔡京可是徽宗艺术上的知音,两人堪称是一对志趣相投的玩伴。徽宗对两幅画的定位,由此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至今,《千里江山图》公开展出的机会并不多见。所以,不只是普通观众,就是故宫的专家们,也很难有机会看上一眼。
是什么原因导致《千里江山图》如此“深藏不露”。专家表示,极易剥落的画面颜料是其中关键。由于《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很多矿物质的颜料,颜色很厚,时间长了以后,只要打开画卷,颜料就会掉落,损伤画作原貌。另外,这幅画是绢本。绢本是蚕丝,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这上千年的保存就很困难。开一次卷就会有丝折断,可以说每次开卷都是有成本的。一些专家也坦承,现在的装裱技术实际上没有超越以前的水平,特别是在古画修复上没有重大技术突破。所以,对于开卷就会受损的《千里江山图》,首要任务就是保护。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能见到《千里江山图》的真迹,一定要抓住,不然可能就真的遗憾终生了。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的生平及相关资料在史籍中也无记载。唯一可靠的依据是在其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卷后有蔡京的一段题跋,曰:“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载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千里江山图》的第一个收藏者蔡京的题跋,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作者王希孟唯一的文字资料
从这段题跋可知,王希孟年少时是画学里的一名学生,学成后被召入宫中的文书库,即宋代的中央档案馆,这里是存放尚书省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档案之所在。按理说,画学里的生徒本应向翰林图画院输送人才,而王希孟却未能进入翰林图画院。
这是什么原因呢。或许是他未能通过进入画院的命题考试;再者就是因为其画“未甚工”,徽宗对画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状物精准、写实入微,缺乏工致的写实技巧也给他带来不利影响。王希孟进不了翰林图画院,而只能去文书库供职,文书库不是宫廷绘画的创作机构,只是承担抄帐、编目等书吏的活计。为了改变命运,他只有屡屡作画呈献,引起徽宗的关注。随后,皇帝认为王希孟为可造之才,于是亲授画艺。王希孟也不负厚望,不出半年即以《千里江山图》进献,大受徽宗褒扬奖赏。
在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有据可查的文字资料当中均未提及王希孟后来的绘画创作,在存世的宋代绘画中也没有王希孟的其他作品。清代的才子、收藏家宋荦有一首论画的绝句提到了王希孟,诗云:“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并自注云:“希孟天资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设色山水一卷进御。未几死,年二十余。”如果宋荦所言属实,真可谓天妒英才,这位天才少年做完此图不久,便撒手人寰,成为画坛的一大憾事。咫尺有千里之趣
《千里江山图》局部,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是以南方清丽秀润的山水为主体,但在表现方法上还带有北方山水的特征山水画萌芽于晋,最初是作为人物画的衬景而出现的,到了隋代,山水画逐渐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主要有青绿、浅绛、水墨等形式。青绿山水是山水画的初始形态和古典样式,它是以矿物颜料石青、石绿作为主色。青绿山水在盛唐时期一度辉煌,后受到水墨山水画的冲击,渐趋衰落。直到《千里江山图》的出现,堪称是当时青绿山水画坛中的一朵昙花,光彩夺目。
受《千里江山图》的影响,南宋赵伯驹以及赵伯骕,也创造出了“水墨苍劲,青绿柔美”的青绿山水画风格。正如清代王闿运评论的那样,初唐诗人张若虚只留下一首《春江花月夜》,但“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元人李溥光在《千里江山图》卷后的跋亦云:“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气短。”王晋卿就是北宋王诜,赵千里就是南宋赵伯驹。王希孟虽只留下这一幅画作,但却以孤篇压倒两宋,而论设色之明艳,布局之宏远,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不为过。
作为徽宗朝大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采用大型长卷式构图,以游走观看山水的方式表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将视觉移动过程中的连续画面统一在想象的空间中,描绘了千山万壑、江河交错的壮丽河山。画作构思缜密、笔法细

《碗里江山》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chanrgzhouh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