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前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地域特征, 决定了需要确立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传统农业区,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需要从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中不断探索。 2010 年 11 月,中共武威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化市情认识, 从武威生态条件严酷、发展基础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弱, 处于全省发展后进阶段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武威城市小、农村大,城镇化水平低和工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 城市带动农村能力弱、工业无力反哺农业的现状, 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 通过新建高等级公路, 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脊椎和主动脉,打破城乡和行政区界限,在优势地区聚集要素,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加速城乡空间融合、加快特色产业聚集、促进公共资源共享、统筹城乡发展、富裕群众生活,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 为了科学指导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的建设, 在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研究编制《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规划》的基础上, 特制定本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为西北起于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 东南至古浪县大靖镇的带状区域。包括中心城区, 29 个乡镇(丰乐镇、金山乡、永丰镇、怀安乡、五和乡、永昌镇、金沙乡、和平镇、柏树乡、金羊镇、中坝镇、发放镇、高坝镇、清水乡、清源镇、武南镇、河东乡、东河乡、谢河镇、黄羊镇、吴家井乡、泗水镇、黄花滩乡、土门镇、永丰滩乡、大靖镇、西靖乡、民权乡、裴家营镇),黄羊河农场及马路滩林场。共涉及 364 个行政村, 总人口 万人。总面积 2484 平方公里, 约占市域总面积的 % 。规划期为 2010 年— 2030 年。近期为 2010 年— 2015 年,中期为 20 16年— 2020 年,远期为 2021 年— 2030 年。** ** 第一章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武威市地处甘肃西部河西走廊东端(图 1 ),核心区范围基本涵盖了武威市中部绿洲区的核心地带, 是武威长期以来人口社会经济活动集中区。核心区集中了全市现状约 49% 的人口、 59% 的 GDP 和 64% 的工业增加值。第一节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区位条件优越。武威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邻银川和内蒙古、西通新疆, 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 处于兰州、白银、银川、金昌、西宁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间地带,兰(州) 新(疆)铁路、干(塘)武(威)铁路、连(云港)霍(尔果斯)( G 30 线)贯穿全境,为兰新线与包(头)兰(州)线、包(头)中(卫) 线的交汇点。是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 ** 2 、土地条件良好。全市国土面积占全省的 % ,其中耕地面积统计为 382 万亩。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 2010 年变更后面积达 676. 5 万亩。按《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还需压减农田灌溉面积 1 万亩, 可变性为生态和建设用地。土地资源未利用面积大, 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 ,高于全省 个百分点。 3 、光热风资源充沛。武威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境内干旱少雨, 光热风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 2608-313 5 小时,日照百分率 58-68% ,年总辐射量 127-139 千卡/ 平方公里。全市风能资源丰富, 主导风向全年较稳定, 有效风能利用时数均≥ 5000 小时, 每日可利用风能时数达 小时以上, 风速变化均衡, 跃变较小, 具备风光能开发条件。 4 、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武威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 是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 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全市累计建成设施农业 万亩,优质瓜菜、玉米制种、旱作马铃薯、酿造葡萄、林果等特色优势作物达 240 万亩,规模养殖户达 1 万户,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31%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个百分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丰富。 5 、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4 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处, 馆藏文
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