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白细胞输血
20
表4 不同分离机机采血小板之白细胞残留量比较
分离机类型 白细胞残留量 白细胞<5x106的比例(%)
CS3000Plus 京有两个厂家研制出扁平状滤器
(双威牌和赛尔金牌);
3、1997年上海研制出白细胞过滤器;
4、1997年南京双威公司研制出血小板滤器;
5、随后成都研制出“康福”牌白细胞滤器;
6、张家港市也研制出“高力特”牌白细胞滤器。
*南京双威公司滤器以超细无机纤维为材料,
属国内外首创。
*据称国产滤器也能去除95%-%的白细胞;
残留白细胞数<5x106;红细胞回收率达90%-
%;价格比进口便宜得多。
*用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滤器不可交换使用;
*上述过滤器是通过机械阻滞和吸附的原理去除
白细胞的。
四、血液制品贮存前过滤优缺点
过滤时机有贮存前(血站)、贮存后(血库)、床边三种,后二者国外已较少应用。
(一)优点
1、改善了过滤过程的一致性(时间、流速、温度等)
2、降低了白细胞碎片的污染;
3、降低了致热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4、能严格控制过滤后的血液质量;
5、血站成批过滤,节省经费和人力;
6、易于操作,7-13min即可完成。
*保存后白细胞易崩解释放出各种因子。
(白介素、转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
*过滤后对红细胞贮存质量无影响(可贮
存35天)。
(二)缺点
1、无选择性过滤,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2、即时过滤,有可能使污染菌未被杀灭;
3、血站工作量增加。
*提倡室温下存放4小时左右过滤。
*国外采用无菌连接器连结血袋和滤器。
*国外有厂家将过滤器和多联袋联在一起供血站 使用。
*广州华南公司也已生产出供血站使用的一次性过滤联袋。
*提倡血液保存前过滤,血库或床边过滤比血站过滤效果差。
*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贮存前过滤。
7-白细胞过滤器
8-止水夹
9-三通管
10-旁通管
11-止水夹
广州华南医疗用品公司
滤除白细胞血袋
示意图
五、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
(一)过滤器过滤能力或容量(capacity);
(二)白细胞数量;
(三)血液流速、压力;
(四)温度与弹性(细胞可塑性);
(五)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六)采血和过滤之间的间期;
(七)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变形能力;
(八)细胞悬浮介质中血浆含量等。
*过滤能力较重要(超过一单位或混合供者血小板过滤效果差);
*较低温度下过滤效果好(低温下白细胞可塑性降低);
*血浆量多过滤效果好(血浆使白细胞易于阻滞);
*速度慢过滤效果好(血流过快与滤器介质接触时间短,部分白细胞逃逸)。
六、过滤法的缺点
(一)费用较高;
(二)有效成分回收率减低而影响疗效;
(三)加压过滤可能引起溶血:
(四)加压过滤可能会激活血小板和释放细胞
因子。
*相对于去除白细胞的优点,缺点微不足道。
七、质量评估
(一)要求:既能有效地清除白细胞,又能保证有效成分足
够回收;
(二)过滤条件标准化并进行有效质控;
(三)准确计数残留白细胞至关重要:
1、当WBC<100/μ1时,血细胞计数仪无法检测;
2、血涂片间接计数更不可靠;
3、Nageotte计数板,流式细胞仪、PCR计数法较可靠;
4、Nageotte计数板(大容量计数板,腔体容积50µl)可准确
到1WBC/ μ1,简便、易行、价廉。
八、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NHTR)
1、定义:输血中或输血后2小时内体温升高1°C以上,无其它原因;
2、发生率:%,多次输血高达60%;
3、原因:受者血浆内含白细胞抗体,其主要热原物质是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4、临床表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血压正常;
5、治疗:对症治疗很快缓解;
6、预防:去除血液中白细胞(残留WBC<5X 108即可)。
(二)阻止或延缓HLA同种免疫
1、白细胞抗原的同种免疫发生率为39%(20%~71%);
2、诱发HLA同种免疫的白细胞阈值为5x106/单位血;
3、HLA同种免疫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
4、去除白细胞可显著降低HLA同种免疫发生率(多次妊娠者效果差)。
*目前“去白”输血已成为减少同种免疫和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输血方法。
(三)预防TA-GVHD(不完全可靠)
1、TA-GVHD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很高(84% ~100%);
2、病因是供者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引起的;
3、引起TA-GVHD淋巴细
去除白细胞输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