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2
一、与土地利用相关概念
(一)土地利用类型:是按用途、经营特点、自然与社会的功能和覆盖特征等综合划分的土地利用种类。如按土地利用现状的土地分类可分八个一级类和四十六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行宏观控制;
2、协调各部门间及农业各业间的土地利用;
3、对全局的土地利用进行宏观组织;
4、对土地利用监督服务。
第二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必须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专题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一个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下,对区域内各种土地的利用类型、不同的利用方式及其质量、结构与布局、土地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等方面所作的分析。它是着重研究土地利用的宏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发现土地利用现状中有利的一面和不合理的一面,找出土地利用存在的成绩,发现现状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土地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具有以下意义:
1、是土地生产潜力分析的前提。
2、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
3、是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较多的内容,要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详查资料,并结合历史和统计资源进行分析。没有完成土地资源详查的地区,则充分利用土地概查和土壤普查资料。还必须结合外业调查,以及通过询问当地有关专家、管理人员和有经验的农民,对当地的主要土地利用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找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收集的相关资料
主要收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
(一)规划区内自然情况资料
(二)社会经济情况资料
(三)土地利用情况资料
(四)其它有关资料,包括区划资料、社会经济调查、地方志等资料。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要求
为了搞好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必须认真作好以下几点:
一是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必须配合外业考察工作,对当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较为细致系统的考察,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分析,以作为分析土地利用效果的依据。同时研究地区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开发前景,对当地主要工程设施和城镇建设进行考察,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总之,现场考察是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是要掌握详实、全面、准确的基础资料。
三是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利用的有关数据要进行核实,如核实各类土地面积、土地单产等有关数据。
四是注意与有关专题研究的内容协调、相衔接。
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动态变化分析法
(二)指标对比分析法
(三)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四)图上分析法
第二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
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二、土地利用率分析
1、土地利用率:它是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是表示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资源潜力的指标。
2、土地垦殖率:它是耕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之比,反映土地的开发程度及种植业的发展程度。
3、农业用地率:是指大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大农业的发展程度。
4、耕地复种率:是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其所占耕地面积之比,反映耕地的利用效率和程度。(耕地复种指数)
5、粮食作物复种率:是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粮食占耕地面积之比,反映粮占耕地的利用效率。
6、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土地的林业利用程度。
7、载畜量:系指每平方公里草原所放养的牲畜头数,反映牧区草原利用程度。
8、水面利用率:系指已利用水面占总水面面积的百分比,反映水面利用的程度。
9、建设用地率:指建设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建设用地占地情况。
10、建筑容积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用以说明城镇土地利用程度。
11、建筑密度:即建筑覆盖率,指一定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用百分比表示,用以说明建筑的分布的疏密程度及土地利用率。
三、土地生产率分析
土地生产率是指现状土地利用水平下土地的生产能力,反映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规划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