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教案.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民族宣传月开展民族教育
1、马克思主义“五观":
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2、四个认同:
即: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持国际主义的原那么,同一切被压迫民族实行不分国界和民族的亲密结合,共同进展斗争,推翻实行民族剥削和压迫的反动统治阶级。(精品文档请下载)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根底理论或根本原理由以下几方面内容构成:
(1)宗教的本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此问题作了答复:“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梦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精品文档请下载)
(2)宗教的发生和开展。马克思、,
“自发宗教”到阶级社会的“人为宗教”;第二种为从“部落宗教”到“民族宗教”再到“世界宗教”;第三种为“自然宗教”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精品文档请下载)
(3)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存在的最深化的根源是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使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人成为盲目起作用的、异己的力量。“只有当实际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和人之间和人和自然之间极为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消费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方案的控制之下的时候,,这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根底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开展的自然产物。”(精品文档请下载)
(4)宗教的社会功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是维护经济根底的上层建筑,本质上是历史上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统治秩序的工具。但也不否认被压迫人民在历史的特定阶段利用宗教进展对抗斗争的事实。(精品文档请下载)
(5)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将随着其消亡的历史条件逐渐成熟而消亡;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实行政教别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精品文档请下载)
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但这不是马克思自己用的名称。此名称乃马克思的朋友恩格尔在一八七七年始用的。在一八四八年的“共产党宣言”里和在一八六七年出第一卷的“资本论”里,都有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而公式的发表出来,,马克思似把历史和社会对照着想。他固然没有用历史这个名词,但他所用社会一语似欲以表示二种概念。按他的意思,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推言之,把人类横着看就是社会,纵着看就是历史。喻之建筑,,即经济关系,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的或人类的社会的存在。上层是法制、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马克思称之为观念的形态,或人类的意识。从来的历史家欲单从上层上说明社会的变革即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pcfxx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