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的目标》
企业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通常认为财务报告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在受托责任观在,会计信息更多的强调可靠性,会计计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在决策有(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对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企业利润也历经了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利润最大化曾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在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就有假定: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经营,采取科学的财务管理策略,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前提下,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在股份制为主题的经济中,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价共同决定,当股票数量一定,股票市价越大,其股东财富就越大,从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又演变成股东价格最大化。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保证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其宗旨是把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着重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务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企业价值,在于它能带给所有者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类型的优缺点(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观点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流行甚广的一种观点,尤其对实务界影响最大。一般来讲,无论是何种类型
的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营业活动的组织,追求最大利益是每一个在市场经济中角逐的企业的现实目标,它被许多企业作为理财目标有其可取之处。
获利,直接切入企业经营的主题;
利润的计算有确定的方法,直观性强,它不仅可以直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利润还是企业补充资本,扩大经营规模的源泉。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代企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企业规模处在不断变化,如果单纯的以利润最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就会出现以下一些偏差:
利润最大化中的利润是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没有考虑企业规模、资金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而且也没有有效地反映风险问题,可能导致企业不顾风险大小而一味地追求最大利润;
片而最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导致企业只关心当前利润,忽视在环境保护、产品
开发、人力开发、生产安全、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下功夫,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3、片而追求利润最大化,有时还会恶化企业的财务关系,如唯利是图,侵犯员工、债权人、消费者和国家利益等(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主要是由股东出资形成的,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就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理所当然地,企业的发展应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则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所以股东财富又可以表现为股票价格最大化。
在股份制企业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但是以此为目标也存在一些实际障碍:
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刚处于起步阶段,证券交易不很规范,股票价格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
上市公司的比例偏低。对于非上市公司,如何衡量股东财富,缺乏统一标准;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只考虑了股东的利益,没有考虑其他产权主体对于企业的作用,特别是破坏了自然环境引起的环保负债,淡化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它更强调在企业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
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稳定性股东;
关心本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凡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
真正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有较高的投入,不断通过推出新产品来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以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发展;
讲求信誉,注重企业形象塑造与宣传;
关心政府有关政策的变化。因此,有学者认为该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认识,“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