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泰坦尼克号: 14 年前那场全民围观的大事件 2012 年4月10日,电影《泰坦尼克号》跨越 14年的岁月将再次来到中国。如今,当人们再度走进影院,重温这部 14年前曾带给无数中国观众感动的世纪经典之作时,心中流淌的是波澜不惊的人生感悟还是依然涌动着排山倒海的震撼激情呢?你是否还能忆起当年本片上映时在全球和中国内地引发的空前盛况? 来源: Mtime 时光网作者:臧剑阿福时光网特稿这是一个怀旧的年代,关于怀旧的话题总是常说常新。1912 年 4月10日,一艘被称为永不沉没的大船泰坦尼克号,载着财富与梦想启航远行。 100 年之后, 2012 年4月10日,3D版《泰坦尼克号》电影将在中国内地上映,显然,这个日子是引进方仔细斟酌过的。然而,当我们把时钟重新拨回到 14年前,却发现历史与现实之间总会有惊人的相似。 1998 年4月9日,也就是 14年前的 4月10日的前一天,正是 2D 版《泰坦尼克号》登陆中国的日子。从那时起,一部电影的观看经历以及此后发生的故事,成了许多影迷生命旋律中难忘的几个音符。岁月匆匆, 14年逝去,物是人非。如今,当人们再度走进影院,重温这部 14年前曾带给无数中国观众感动的世纪经典之作时,心中流淌的是波澜不惊的人生感悟还是依然涌动着排山倒海的震撼激情呢?你是否还能忆起当年全民围观的空前盛况? 下面就请跟随本文,一同重温 1998 年那起你或曾经历或曾错失的银幕大事件-- TITANIC 。引子●中国人与泰坦尼克号的两次懵懂邂逅◆始自 1961 年——从黑白译制片到露天电影在中国 1970 年代中期之前出生的“大人们”眼里,《冰海沉船》应该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与泰坦尼克号首度最直接最感性的接触。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作为史上最为著名的海难事件之一,曾先后被欧美十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在199 7 年詹姆斯·卡梅隆导演执导的《泰坦尼克号》推出之前,公认的关于这一题材的最佳改编之作便是 1958 年由英国出品的 123 分钟的黑白故事片《冰海沉船》(英文名: ANight toRemember )。本片的突出特点在于详细记述了这艘巨轮的沉没全程,以及对在危难之时的众生相所进行的淋漓尽致的刻画。《冰海沉船》海报 1961 年,这部影片在欧美上映三年之后,便来到了中国。上海电影译制厂将其译制成后来广为人知的《冰海沉船》,上译厂的元老苏秀女士担任本片的译制导演,毕克、邱岳峰、尚华等一批艺术家为本片献声。然而,因为当时的特殊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本片虽然译制完成后就在影院系统进行了公开放映,但文革结束前,真正有机会在影院完整看过本片的人并不多。 1980 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禁锢思想的条条框框被打破,包括部分内参片在内的大批当年因各种原因被“雪藏”的译制电影终于重见天日。这批译制片通过各种形式的影展,或是作为一种职工的文化福利,在各类影院、礼堂中大放异彩,给当时精神生活依旧贫瘠、渴望吸取文化养分的人们带来了春的浓郁气息。《冰海沉船》也在此列。有70零后生人曾回忆,当年便是在父母上班的工厂家属院操场上看得露天电影《冰海沉船》,至今印象深刻。这应该是有代表性的中国人与泰坦尼克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1980 年代——初中英语课本的秘密对于 70末、80初出生的一代中国人来说,与泰坦尼克号的初识或许并不是父兄们看过的《冰海沉船》,也甚至,有些人至今都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泰坦尼克号的世界的。一切的文字,似乎都不如下面的图片来得更为直接,也许当你看到这些久违、但绝对难以磨灭的学生时代的历史遗存时,才能让你彻底的开启尘封的记忆。《Miss Evans 》课文正文这是前几年为广大 80后所津津乐道的“李雷和韩梅梅”版之前,使用最为普及的一套英语课本。在这套课本的第四册,也就是初二下学期中,有一篇课文, 名叫《Miss Evans 》,文章记述的正是这桩世纪大海难,只不过文章的主线是说一位叫伊文思( Evans )的小姐在最后关头,把自己的位置留给了一位带孩子的母亲, 自己葬身大海的感人故事。限于当年中国的外语教学环境及英文普及程度,很多中学的英语老师都要求学生全文背诵每一篇英语课文,因此,时至今日, 很多 30岁以上的“大龄学生”依然记得这篇文章的很多细节,有的甚至仍能大段的背诵。对于差不多 20年前的这段学英语时光,不少人至今历历在目: “老师带着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着‘Iceberg, iceberg ahead! (冰山,前面有冰山!) ’”“当老师讲到‘first trip 意思就是处女航’时,一些男生用课本遮着脸,挤眉弄眼的坏笑……”课本第四册封面及目录页彩图(图中出现了 TITANIC ) 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虽然把整起海难的过程记述的相当具体,而几个关键词“1912 年4月”“从英国到美国”“ 1500 多人丧
重返泰坦尼克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