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论语》——诚信
《论语》记录的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生活中的言行,由他的门人弟子汇集编纂: .
读《论语》——诚信
《论语》记录的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生活中的言行,由他的门人弟子汇集编纂而成。两千多年来,《论语》以及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国人。时至今日,孔子思想中很多观点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诚实守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孔子道德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孔子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诚信缺失。面对如此的社会现实,孔子不仅在社会生活中以身作则,大力倡导诚实守信,而且对诚信思想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孔子认为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缺少了诚实守信的品德,就如同车子缺少了轱辘无法行进一样,在社会上将寸步难行。对于“诚信”,《论语》中反复提及。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吾日三省吾心,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孔子的思想中,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态度。离开诚信,无论何人,在社会上都势必难以立足。
2.诚实守信是国家的基石。做人要讲诚信,治国更离不开诚信。对于诚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孔子将其提到相当的高度,认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强调诚信是政府取信于民的根本途径。认为统治者只有取得民众的信任,才能顺利地管理和领导民众。这表明,在治国之道中,孔子是将诚信放在兵强马壮与丰衣足食之上的,为政的关键在于诚实守信
3.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诚实守信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的精神纽带,孔子把它视为与人交往的一条基本准则。强调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诚信”的品质,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要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强调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4.诚实守信贵在践行。诚信作为一个道德规范,一个重要表现便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信守承诺。从《论语》记载看,孔子十分强调践行诚信,认为诚实守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行动中。孔子提出了“言必信。行必果”的道德准则,要求人们不管处于何种地位,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和社会义务。在谈到榜样的作用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而在谈到对人的评价时,孔子又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在孔子看来,能否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判定一个人人格高下的重要标尺,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和成就事业的基础。
二、孔子诚信思想的现代意义1.诚实守信是完美人格的道德要求。儒家向来追求人格的完美,而完美的人格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要素。诚实守信即其中之一。孔子认为,善人即是信人,他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
读《论语》——诚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