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8》教学反思
《十几减8》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阅历,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十几减8》教学反思,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验却不曾思索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日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问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敏捷运用。
2、过分强调“相加算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的算法沟通中,多数用的都是“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索:
(1)教材中虽然多处提到让孩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单元的结束,在潜移默化中要求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这个度?
(2)当大部分孩子都在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其他的方法是否要传授个孩子?采纳何种方式?
(3)“想加算减”的方法真的是最优吗?
《十几减8》教学反思4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肯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沟通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喧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学问不是很娴熟,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和口算实力。特殊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相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学问储备和阅历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验却不曾思索过“为什么要这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日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问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敏捷运用。
综上所述,课堂上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加法还是不算娴熟
2、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较差,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十几减8》教学反思5
今日教学的内容是《十几减8、7》。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学得较好,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因此学习十几减8,7比较轻松。本课练习中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实力。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激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
《十几减8》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