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张是什么
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总是受自己的教学主张支配。主张是什么?词典上的解释是:主张即看法,即见解。将之延伸至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将教学主张理解为一个人对教学是什么和怎么做(教)的意见。我曾对此有过这样的表述:“无论是有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言论的批评与建议……于是,我慢慢地写了一些文章,如《我的语文教学观:遇物则诲,相机而教》《教育价值应成为学科教学的追求和旨归》
《我为什么主张“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也有了一本阐释自己如何认识语文教学系统的小册子——《有趣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的“另类”行走》。我的教学主张就是这样慢慢地外显出来的。
如上所说,教学主张涉及不少相关的要素。其中一个维度的要素是教师的教育哲学、教学哲学、教学追求、教学理解等。教师应该思考教育哲学及教学哲学的内涵。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哲学的基础是他(她)对教学的追求,而这又与教学理解密不可分。这其实是一个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我的教育哲学可以用一句话表述,那就是“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具体来讲,教育是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事业。这样的教育哲学影响了我的教学哲学的形成,慢慢地,“教学活动是一种生命的互动”就成了我的教学哲学,它反映了我对教学关系的理解。那么,我的教学追求又是什么呢?我将之归纳为“三个关注”,即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长。我最初以为教学就是彰显生命的舞台,师生充当着“一场戏”的“戏”前、“戏”中、“戏”后的各种角色。后来当我在本尼迪克特·凯里写的图书《如何学习》中读到下面这段文字时,觉得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是合理的。“我们不妨把大脑的不同区域看成电影摄制组的工作人员。摄影师负责取景、构图,他们把镜头拉近、推远,然后用胶片录下影像;录音师负责录音,他们会调整音量大小,并过滤掉背景噪音。还有剪接师和编剧、绘图师、道具设计师、作曲家,他们负责展现角色的语气、感受,也就是情绪的表达,还有专人保管书籍、整理财务单据、记录人物与事件。再就是导演,他会决定将哪段剪辑放到哪里合适,恰到好处地把前因后果都编织到一起,从而演绎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这个故事并不是随意编就的,而是针对灌输到你各个感官中的原材料所做出的最恰当的诠释。”这段文字实际上谈的就是学习者角色的多重性问题。
另一个维度的要素涉及教师对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的理解。我的教育哲学告诉我教育是一种社交活动,教育关系是一种我与你的关系。而课程呢?就教而言它就是教程,就学而言它则是学程,教材则是落实教程和学程的媒介。教学是师生通过教材所发生的社交活动的具体化,这当中既有不少预设的因素,也有许多不可预设的因素,所以教师要“遇物则诲,相机而教”。教师在梳理教学主张的时候,应该弄清楚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如果说学习是“把别人知道的输入自己的大脑”的过程,那么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把别人知道的输入自己的大脑”的過程,这就牵扯到方法、策略、流程、模式了。
当然,如何理解教学主张所涉及的要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比如,严清先生认为教学主张应包含教学目的(价值论)、教学认知(本体论)、教学关系(主体论)、教学行走(31艺论)等多个方面,他是这样阐释他所谈及的要素的,“我的教学目的:和我的学生共同享用我们创造的语文生活;我的教学认知:语文是人之本质的符号化,在耳为语,在目为文,用‘有意识的声音’和‘有生命的图
教学主张是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