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英语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实践
【摘 要】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教材是国家教材的重要补充。本文以东莞市英语乡土教材Travelling through Dongguan 为例,从分析情境、研制目标、编制方与重建,但终点又是新的起点,有利于课程的不断完善与成熟。教材是课程的物化构成部分,是联系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在开发英语乡土教材借鉴了这种模式,制定了“分析情境→研制目标→编制方案→组织实施→反馈与重建”的流程。
。
(1)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分析。
《课标》在文化意识的三级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获取文化信息”;“分析、鉴别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取向,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能够用所学的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描述、阐释中外文化现象”(教育部,2017)。跨文化交际教学不仅要注重外语语言知识的积累,而且要求学生能用外语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
(2)对地方需求的分析。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光旅游、居家创业。“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后,东莞前拥深圳香港,背靠广州,是大湾区新的经济主力城市。如此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正在对话世界,需要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需要与其它国家交流来往。学生也希望掌握本国文化和乡土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
因此,结合本市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Travelling through Dongguan 乡土教材的开发应运而生。
(3)对开发教材的教师资源的分析。
开发英语乡土教材的教师队伍有18人,其中包括“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英语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一线优秀教师,大多数都喜欢在教学之余专注教育科研。为了增强理论水平和提高科研能力,工作室邀请了大学教授开理论提升讲座、课件制作专家教微课制作和深谙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师做文化咨询。
。
教材目标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灵魂和指南,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把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城市文化情怀作为教材总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看等学习活动掌握语言能力,通过富含本土文化的语篇材料渗透本土文化意识,利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
为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师先后参阅了广州乡土教材《羊城揽胜》、《新概念英语》、英国优秀教材New Headway和English in Mind等,通过分析和比较,确立教材内容和编写风格。教材主要人物为东莞学生Li Jiaqi和外国友人Mr. James;语篇材料从16个话题反映莞邑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本土特色;版块设计分为Warming up,Listening,Reading,Speaking,Writing和Words Bank6个部分。整个教材由易到难,逐步过渡,适时复现,螺旋上升。
。
(1)编写示范。
在确定了课程目标、教材框架、版块设计后,进入了教材编写阶段。这是教材开发的关键部分,充分反映出编者的理论水平、素材积累和编写能力,所以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后,先展示示范教材的编写要领和细节,以便整个团队方向明确,操作规范。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实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