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学第四章新陈代谢
氨基酸与蛋白质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原材料,组成人体的蛋白质虽然只有20种,但人体的蛋白质却有10多万种。为什么人体内会有如此多种类的蛋白质?这一切是因为肽链的单一性和多肽链盘曲、折叠的多样性决定的。
t RNA 的二级结构 为例)
3-末端:CCA-OH
反密码环顶端:反密码子
(携带AA的部位)
(识别mRNA上特定的密码子)
三叶草形
t RNA 的二级结构 ——
首 页
主菜单
DNA、RNA及功能的实现(第五节)
以DNA(双链结构)为模板,通过转录合成与DNA碱基互补的RNA(单链),从而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然后以mRNA为模板,由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所组成的密码指导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分子的过程称为翻译。
密码:三个连续的碱基为一个密码,对应一种氨基酸,如CAA对应缬氨酸,GTA对应组氨酸。
三磷酸腺苷(ATP)
ATP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高能有机物。生物化学把水解时释出的能量大于30KJ/mol的含磷酸酯键或硫酯键的化合物统称为高能化合物。
ADP+H3PO4 ATP+H2O
线粒体的主要任务是生产ATP。(P12)
能量
能量
A
碱基
戊糖
核苷
P
一磷酸腺苷
(AMP)
P
~
腺苷
二磷酸
(ADP)
P
~
腺苷
三磷酸
(ATP)
O
主菜单
返 回
三、酶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体内外都能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重要性:机体的物质代谢是由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组成,而这些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任何一种酶的结构或数量的异常,都会导致相应物质代谢的障碍,甚至引起疾病。
蚕豆病
蚕豆病
广东兴宁是蚕豆病最多的地区,上世纪60年代在蚕豆收获季节曾经暴发。该病表现为由溶血引起贫血、黄疸、血样尿、恶心、呕吐,严重的昏迷、抽搐等。病因是因为患者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吃食大量(有些患者少量也可发病)蚕豆导致。这是一种典型的因缺乏酶而导致的疾病。
常用术语:
酶促反应
底物
产物
酶活性
酶失活
分类:
单纯酶:完全由蛋白质组成。
结合酶:由蛋白质(酶蛋白)部分和非蛋白质(辅助因子)部分组成。
金属离子和维生素是辅助因子的成分,如第二信使学说中的Mg2+,基因表达学说中的Ca2+(P275)等。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
如:NAD+(辅酶Ⅰ),NADP+(辅酶Ⅱ)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
如:FAD(黄素腺苷嘌呤二核苷酸)
辅助因子的种类
酶 原
概念: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时或初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
激活: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有活性的酶,此过程称为酶原激活。
生理意义:
避免细胞产生的蛋白酶对细胞本身进行自身消化。
保证酶在特定的部位或特定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酶作用的特点
高度专一性:酶对其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并产生一定的产物。
高度的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强而且速度很快。
高度的不稳定性:凡是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可导致酶的失活。
(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1、底物浓度
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呈正比关系。
底物浓度较高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速。
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底物浓度
反应速度
2、酶浓度
底物浓度足够的情况下,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
3、温度
高温和低温均影响降低反应速度。
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一般接近体温,发热会影响体内酶的活性。
高温灭菌
4、PH
酶的最适PH:使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值的PH。
5、激活剂
使酶由无活性转变为有活性或使酶的活性增强的物质。
6、抑制剂
能降低酶的活性而又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
不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蛋白以共价结合。
重金属离子与巯基酶分子中的巯基共价结合
有机磷杀虫剂与胆碱酯酶结合
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疏松结合。
如竞争性抵制:磺胺类药物、抗代谢类抗癌药
(四) 酶在临床上的应用
1、酶与疾病发生
酶的质、量异常可致疾病(白化病 / 蚕豆病)
2、酶与疾病的诊断
肝炎:转氨酶升高
心肌炎、心肌梗死:肌酸激酶升高
胰腺炎:淀粉酶升高
部分恶性肿瘤:CA-125、153、199明显升高。
3、酶与疾病的治疗
多酶片:助消化
糜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外产清创、净化伤口。
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一类维持机体正
正常人体学第四章新陈代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