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黄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而黄瓜的霜霉病则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病地块甚至全株枯死,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认识及掌握黄瓜霜霉病的发浅谈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黄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而黄瓜的霜霉病则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病地块甚至全株枯死,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认识及掌握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与防治,已成为黄瓜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
一、发病原因

栽培与肥水管理和病害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地势低洼、土壤质地差、肥料不足、栽培过密、通风不良或浇水次数过多,都能导致病害加重发生。黄瓜进入营养生长阶段后浇水次数不可过多,白天应及时通风透光,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要增施有机肥料。因为有机肥料养分完全,性质稳定,肥效较长,可以不断地供应黄瓜各个阶段生长的需要,增强抗病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增施磷、钾肥,对促进根系发育与机械组织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黄瓜的抗病力。密植要根据不同的品种而定,不能过密,密度大了,通风不良,影响光照作用,也是诱发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春季,黄瓜霜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在发病的季节里温度是比较适宜的,病害发生与流行的关键是湿度问题。在多雨多露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当棚内湿度大,温度在16℃以上时,便可出现发病中心。病害发生的早晚与气温的回升有直接关系。温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当,通风不及时,造成棚内湿度过高,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容易结露;叶片上长时间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白天要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在病害盛发期尽量少浇水,将湿度降到不利于病菌侵染为宜。

黄瓜叶片生理年龄与霜霉病的发生关系很大。在成株期,不同部位叶片抗病性差异较大,一般植株顶端嫩叶不发病,距地面较近的老叶发病很轻,以植株中间的叶片发病较重。嫩葉不发病的原因是气孔尚未形成或数目不多,老叶片是因钙、氮和糖的含量急剧下降等原因,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有轻微病症出现。因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以中间的功能叶片受害最重。
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迟早和轻重与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湿度是决定病害轻重的主要因素。在5-30℃时均可发育,以15-25℃最适宜,20-25℃时潜育期最短,仅3天,气温高于30℃,病害受抑制。在有水滴的适温条件下,,2-3小时就可完成侵入,而在干燥叶片上孢子囊则不能萌发。在湿度较小时,病斑水渍状不明显或较小,湿度大或雨后,水渍状明显且迅速扩大。在多雨多露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当棚内湿度大,温度在16℃以上时,便可出现发病中心。病害发生的早晚与气温的回升有直接关系。温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当,通风不及时,造成棚内湿度过高,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容易结露;叶片上长时间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二、防治方法
栽培与肥水管理和病害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排水不良或灌水过多的田

浅谈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紫鹃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