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根据: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散文。
二、设计思想: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墨线勾勒”。
② 理解“翠色欲流”
③理解句意。看图片赏景。
④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出示句子四: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师读写景的语句,生闭眼想象画面,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出示句子五:“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出示句子六: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出示马、牛陶醉的图片.,理解“回味”
②这句到底写谁?引导生体会。
③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小结。这两句都是写作者的感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
想像说话:假设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4、指导背诵。
,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情景交融,是描写草原的经典之作。你们想把这美丽的风光,优美的语言留在脑海中吗?
(1)有感情的朗读.
(2)师引背.
5、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风光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络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你们可不可以仿照这种写法,描绘我们校园一角?
(四)拓展延伸:欣赏《敕勒歌》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仿照第一段作者描写草原的写法,描写我们校园一角或描绘家乡某一处景物。
2、、背诵课文第一段.
附: 板书设计
风光美:一碧千里
16、草原(美)
人情美:热情好客
十、教学反思: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沉友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和对民族友谊的歌颂。全篇文章文笔优美、语言清新流畅,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送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化的印象。
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线索的根底上边读边想象,特别是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然后在此根底上,要求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三点
草原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